首页 百科知识 吴氏山水画的用墨特点

吴氏山水画的用墨特点

时间:2023-09-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桐阴论画》称吴仲圭“墨汁淋漓,古厚之气,扑入眉宇”。仲圭的山水画法,倾倒了以后的名画家。这是说吴画善于带湿点苔,能五墨齐备。

山水画

传世的吴氏山水画,有显明的两种风貌:一种是临仿董巨技法,可说是形神逼肖,另外一种则具有独创的风格,即在前人技法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形成自己的独特面目。

吴氏画法的特点,一般说来:第一、更有意识的注重用笔。他本善于书法,所以他的画,有的用秃笔中锋来钩勒树石、皴法,笔力坚实,严肃沉郁。钱杜《松壶画忆》云:

吴仲圭在元人中别树一帜,明之沈启南、文徵仲皆宗之。余在京师,于友人斋中见其风壑云泉一巨帧,树与山石并椒点。水阁三楹,用笔如画铁,石田翁万不及也。阁下二人偶语,地砖若棋枰,信手写之,与界画等。阁上流泉拂檐角而下。全幅皆焦墨,气韵奇古,似北宋以前手笔。

这一段话说仲圭在元人中别树一帜,就是说黄、王、倪三家用笔偏于松秀,而吴氏则以苍古沉郁胜,另有一种风格。说他气韵奇古,似北宋以前手笔;明董其昌题吴氏画,也曾说过:“巨然衣钵,唯吴仲圭传之,此图不当作元画观,乃北宋高人三昧。”这便是说元四家最初虽然都学董巨,但其余三家都大变其面目,惟有吴氏的作品,犹多存董巨的遗法。

元画风格和宋画所以不同,就是元画家更注意于用笔。他们多用纸少用绢,不多用颜色和渲染,用干笔皴擦来表现山川苍茫氤氲之象,能深得大自然的神气,确是一种新的技法,所以博得当时和后世人的爱好。

吴氏画法的第二个特点,是用墨方法也和黄、倪、王三家不同。三家都用淡干墨皴擦,由淡到浓,显得松秀。吴氏有的画是用秃笔干墨皴擦,苍茫荒率;有的是用湿墨,不废渲染,因为董巨画用墨原近于湿的。《桐阴论画》称吴仲圭“墨汁淋漓,古厚之气,扑入眉宇”。沈石田酷爱仲圭画,曾有“梅华庵主墨精神,七十年来未用真”的诗句,便是说他几十年来研究吴仲圭的墨法,可惜还未能应用得恰到好处,可见吴氏用墨是有他独到之处的。消初的王原祁(麓台),画学黄子久,用于笔皴擦,但到了晚年,深切体会到仲圭用墨法的卓越,所以又欢喜仿仲圭墨法作画,并能捐其神韵。这又可见吴氏的用墨是不同于三家的。

仲圭的山水画法,倾倒了以后的名画家。清恽南田说:“文徵仲述古云:看吴仲圭画,当于密处求疏,看倪云林画,当于疏处求密。……余则更进而反之曰:须疏处用疏,密处加密,合两公神趣而参取之。”“梅花庵主与一峰老人同学董源、巨然,吴尚沉郁,黄贵萧散,两家神趣不同,而各尽其妙。”“梅沙弥有此本,笔力雄劲,墨气沉厚,董巨风规,居然犹在。”“梅花庵主,笔力有巨灵斧劈华岳之势,非今人所能梦见也。”这是说吴画的特点是密处有疏,笔力雄劲,墨气沉厚。有沉郁的趣味。

清吴历《墨井画跋》云:“梅道人深得董巨带湿点苔之法。每积画盈筐,不轻点之。语人曰:今日意思昏钝,俟精明澄澈时为之也。前人绘学工夫,真如炼金火候。”又说:“溪山无尽、万里长江两卷,梅道人法巨然,笔下清雄奇富,变态无穷,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浑然天成,五墨齐备,盖仲圭擅场,非后学者所能措手。”这是说吴画善于带湿点苔,能五墨齐备。所谓五墨,即能在一幅画中运用淡墨,泼墨、破墨、积墨、焦墨来表现物象,非对墨法有研究,是不能运用自如的。但说“非后学者所能措手”,今天看来似言过其实。

清王原祁《麓台题画稿》云:画有五品,神逸为上,然神之与逸,不能相兼,非具有扛鼎之力,贯虱之巧,则难至也。元季梅道人传巨然衣钵,余见溪山无尽、关山秋霁二图,皆为得其髓者。余初学之,茫然未解,既而知循序渐进之法,体裁以正其规,渲染以合其气,不懈不促,不脱不粘,然后笔力墨花,油然而生。今人以泼墨为能,工力为上,以为有成法,此不知庵主者;以为无成法,亦不知庵主者也。于此研求,庶几于神逸之门,不至望洋。明季惟白石翁最得梅道人法。诗云:“梅花庵主墨精神,七十年来未用真,可谓深知而笃信者矣。”又云:“笔不用烦,要取烦中之简;墨须用淡,要取淡中之浓。要于位置间架处步步得肯(綮),方得元人三昧。如命意不高,眼光不到,虽渲染周致,终属隔膜。梅道人泼墨,学者甚多,皆粗服乱头,挥洒以自鸣其得意,于节节肯綮处,全未梦见,无怪乎有墨猪之诮也。”按王麓台晚年,酷好梅道人墨法,这两段话是他自述学梅道人法的甘苦情况。

此外如王学说仲圭画法渊劲;方薰说他无一点烟火气;张庚说道人画山多高危,其皴法多披麻,不独在墨烘圆点,也都能指出吴画的种种特点。

清阮元的《石渠随笔》云:“吴镇晴江列岫图,绢本纵二尺九寸,横三丈三尺五寸,笔力圆足健拔,天趣奔放,合马、夏、董源、巨然为一手。山石用浓墨点苔,如指头大,松干皆放直笔,楼阁用界画法。内府藏镇画极多,从无此长幅巨笔者。”按阮氏评吴画特点甚确实,但仲圭和马远、夏珪虽都喜作水墨画,而用笔法实在不同,马夏用笔险劲,仲圭用笔圆厚,因此趣味也迥不相同。而仲圭的长卷,还有渔父图卷和嘉禾八景图卷,也都是巨大的名作。

明董其昌总评元四大家山水云:“吴仲圭大有神气,黄子久特妙风格,王叔明奄有前规。……独云林古淡天然,米痴后一人而已。”这是说他们四家,虽然是元画的代表作家,但各人的风格,各有不同,仲圭的画,是神采焕发,写出了祖国壮丽河山的面貌。总的说来,仲圭的山水,一方面对董巨的技法,能很好的继承,一方面又加以发展。表现方法,采取更简括更集中的形式,完全用水墨,因此对水墨画技法,又起了进一步的发展。他用苍老的秃笔,写墨沈淋漓的山水,好象是受了些南宋马夏的影响,其实是苍劲而不险怪,沉着而显出温润,表现出文学修养的湛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墨竹杂卉    

吴仲圭除山水画外,又善于用水墨画竹石松梅等。这种画在北宋才流行,都出于士大夫的游艺,称为墨戏。吴仲圭论画云:。墨戏之作,盖士大夫词翰之余,适一时之兴趣,与夫评画者流,大有寥廓。尝观陈简斋墨梅诗云: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此真知画者也。”这一段话把文人画遗貌取神的特色,明显的表达出来了。而吴氏的墨竹松梅诸画,也确能土气盎然,表现个性,实践他论画的宗旨。

吴氏墨竹画迹最多,笔意豪迈,有峥嵘劲直的气象,功力深厚,实在是文同以后的画竹大家。但当时还有人说他的墨竹有酸馅气,明代孙作替他辩说云:“余观仲圭隐者也,其趣适常在山岩林薄之下,故其笔类有幽远闲放之情,殊乏贵游子弟之气,议者少之,其以此乎!且世赖笔墨以传者非一物,而竹之可传,岂以声色臭味为足嗜欤?是则幽远闲放是其竹之性耳!今使人指其画曰:是有山僧道士之气,则仲圭于竹,宜得其天者,顾欲以是非之,可乎!”(见孙作《沧螺集》)这是说仲圭的墨竹有幽远闲放的趣味,真是能够写出竹的本性,这是出于长期观察研究的结果,应是他的优点。假若认为它没有富贵气,是缺点,真是不知画法的了。

他的墨竹遗迹较山水为多,题画竹的诗也有很多是极好的,如:

(一)与可画竹不见竹,东坡作诗忘此诗,高丽老茧冰雪冷,戏写岁寒岩壑姿。纷纷苍雪落碧筱,谡谡好风扶旧枝,峥嵘头角易变化,细听夜深雷雨时。

(二)轻阴护绿苔,清风翻紫箨,未参玉版师,先放扬州鹤。抱节元无心,凌云如有意,寂寂空山中,凛此君子志。

(三)叶叶如闻风有声,尽消尘俗思全清,夜深梦绕湘江曲,二十五弦秋月明。

(四)此君不可一日无,才着数竿清有余,露叶风梢承研滴,潇湘一曲在吾庐。

清初宋荦《论画绝句》云:“梅沙弥得巨公传,竹石萧疏也可怜,偶吟一片江南雨,清绝襄阳孟浩然。”便是说仲圭不独山水得巨然遗意,竹石也萧疏可爱,而且诗的风格又宛如唐代的诗人孟浩然!

他画了很多册竹谱,上面的题跋,有的可以看作画竹的理论,如:

如墨竹,干、节、枝、叶四者,若不由规矩,徒费工夫,终不成画。画濡墨有浅深,下笔有轻重;逆顺往来,须知去就,溺淡粗细,便见荣枯。仍要叶叶着枝,枝枝着节。山谷日:生枝不应节,落叶无所归。使笔笔有生意,面面得自然,四向团园,枝叶活动,方为成竹。古今作者虽多,得其门者或寡,不失之于简略,必失主于繁杂,或根于颇佳,则枝叶谬误;或位置稍当,而向背多乖:或叶似刀戳,或身如板束,粗俗狼藉,不可胜言。其间纵有稍异常流,仅能尽美,至于尽善,  良恐未暇。独文湖州挺天纵之才,比生知之圣,笔如神助,妙合天成,驰骋于法度之中,逍遥于尘垢之外,从心所欲,不逾准绳。故佘一依其法,布列成图,庶后之学者,不堕于俗恶云。

又一竹谱题跋云:

墨竹之法,作干、节、枝、叶而已,而叠叶为至难,于此不工,则不得为佳画矣。昔见于息斋学士谱中,谓须宗文与可,下笔要劲,节实按而虚起,一抹便过,少迟留则必钝厚不铦利矣。法有所忌:学者当知粗似桃叶,细如柳叶,孤生并立如义如井,太长太短,蛇形鱼腹,手指蜻蜓等状,均疏均密,偏重偏轻之病,使人厌观。必使疏不至冷,繁不至乱,翻正向背,转侧低昂,雨打风翻,各有法度,不可一例涂去,如染皂绢然也。

以上都是画竹的经验之谈,值得我们仔细研究的。他画的墨竹和倪云林的墨竹不相同,一个劲利,一个疏淡,而各极其妙。他的画竹法,影响后入也很大,如清代乾隆时的扬州罗聘(字两峰,扬州八怪之一),就因在著老书堂看到他的墨竹卷,不但欢喜赞叹的写了一首七言长歌,而且还努力学他的笔法。罗聘生在石涛、郑板桥之后,而画兰竹能不染他们的习气,也不学老师金冬心的笔法,独树一帜,这也许是力追仲圭取法乎上的关系。

《美术丛书》第三集第四辑,还收辑了《文湖州竹派》一卷,署“元梅花道人吴镇纂。”按此书旧题“明释莲儒撰”,曾辑入《广百川学海》和《续说郛》两丛书里。据《四库全书提要》说此书的材料,完全钞录宋元人的文章而成,根本是一部伪托的书(《美术丛书》还署名为吴氏纂,尤为荒谬)。但此书记录从宋代文同起迄元代画竹名人二十五人的姓名和行谊,也还有参考的价值。

关于吴仲圭的墨竹杂卉方面的作品,据《式古堂书画汇考》著录有黑牡丹图四、墨荷花图二、墨梅花图二、墨菊图三,还有墨菜图卷。《石渠宝笈三编》著录有梅、竹、松、兰四友图卷。

仲圭的人物画。明李日华《六研斋二笔》著录有《古木居土图》,清张庚的《图画精意识》著录有《观音大土像》,可惜这些人物画迹,都已不可见到,所以也无从论其风格了。

拓展阅读:


视频链接:中国传世国宝 元代四大家 之一吴镇的传世山水名画


吴氏善草书,画上往往用草书写诗句。按宋代以前,画家在画迹上有的不署名,有的只写姓名,而且往往写在纸角石隙等人家不注意的地方,很少在画面显著的地位题上诗句的。但到了宋代苏轼、米芾等人,因为工书善诗,就凭一时的高兴在画上题诗写字。到元代象吴仲圭、倪云林的画,则不但画法妙绝,而且往往题上诗句。姜绍书《韵石斋笔谈》云:“梅道人画秀劲拓落,运斤成风,款则墨沈淋漓,龙蛇飞动,即缀以篇什,亦摩空独运,旁无赘词。正如狮子跳踯,威震林壑,百兽敛迹,尤足称尊。”从此便形成了风气,一幅画必须要诗书画都佳,就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了,这也是中国画的一种特色。


仲圭工诗,画上往往题上自己所写的诗,诗画双绝。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仲圭诗云:“(仲圭)抗怀孤往,穷饿不移,胸次既高,吐属自能拔俗。。明万历间,嘉兴人钱棻,收集他题画的诗文作品,编成《梅花道人遗墨》二卷,计有五言、七言诗六十多首,此外还有题跋及附录等。他的题画诗,以题画竹的最多。不过其中如“东华客梦醒,一片江南雨’一首,实系同时人鲜于枢的作品,钱棻误以为吴氏之作。但吴诗因钱棻的辑录,不仅能流传下来,而且我们还能据以研究吴氏生平,钱氏的功劳是不可没的。《梅道人遗墨》以前流传不多,现已收入《美术丛书》第三集第四辑。

拓展阅读:



吴仲圭诗书画三绝,受到当时和后世人的钦仰。到了明代中叶,他的同乡后学姚绶(字公绶,号云东逸史,嘉善人),山水画就是学他的。同时还有苏州名画家沈周(字石田,晚号白石翁),起初遍学元四家,晚年的画则更倾向于仲圭的风格,达到了神似的境地。

沈石田有一次到魏塘谒吴仲圭的墓,题诗云:

梅花空有塔,千载莫欺人,草证书光妙,山移北苑真,

断碑犹卧雨,古橡未回春,欲致先生奠,秋塘老白苹。

又题吴仲圭《草亭诗意图》云:

我爱梅花翁,巨老传心印,修此水墨缘,种种得苍润,

树石堕笔锋,造化不能吝,而今橡林下,我愿执扫汛。

石田在诗里表示十分钦佩仲圭的水墨苍润,愿执弟子礼,在墓上躬亲洒扫。沈氏题吴氏《水墨册札又有“梅花庵主是吾师”的诗句,石田又曾说:“吴仲圭得巨然笔意,墨法又能轶出其畦径,烂熳惨淡,当时可谓自能名家者。盖心得之妙,非易可学,予虽爱而恨不能迫其万一。”这是说仲圭用笔虽然是学巨然,但用墨又自有他独特的技法。自己虽然心摹手追,还是万万不能企及。石田一生看到和临摹仲圭画很多,如《松泉图》、《竹岩新霁图》等,都有摹本传世。沈石田是明代“吴派”的创始者。他的学生文徵明,也能画仲圭一派的山水,创立了“吴门派”。钱杜《松壶画忆》说:“吴仲圭在元人中别树一帜,明之沈启南、文徵仲皆学之。”因之仲圭画法在明末时是很流行的。到了清代的四王吴恽,也都是学元四大家的,所以仲圭的画法,和黄公望、倪瓒等一样,也给三百年来的画家们以极大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