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县博物馆 黄怡佳)
吴镇,字仲圭,自号梅花和尚、梅花道人,生于元至元17年(1280年),殁于至正14年(1354年),浙江省嘉善人,与黄公望、倪瓒、王蒙并称为元四大家。由于吴镇生时正值南宋灭亡的次年,抗元的气氛仍很浓厚,吴镇作为元朝的汉人知识分子,因为时运的危艰,心胸的感触特别强烈,可是又不能明明白白地说出来,就只能借由艺术作品委婉地表露心中的一股不平之气了。吴镇擅长画山水与竹石,往往题诗于画上,在当时就被称为“三绝”。
吴镇爱画竹,墨竹是他除山水外的主要作品,他题竹诗很多,对竹的颂扬达到了前人未有的程度。“挺挺霜中节,亭亭月下阴。识得虚中埋,何事可用心。”“寂寂空山中,凛此君子志。”与渔父题材一样,对竹子他也既是自比,又有赞美。吴镇的墨作对他的创作来说虽是小品,但倾注了他更深的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是内心世界和意志的寄托,因此,他的墨竹姿意纵横,非常潇洒。作为水墨画之一的墨竹,是中国画领域里的一种特殊的文化,是一种哲学,是文人画中的典型主题。得其自然是他画竹的审美主见,他在“竹谱与可行”中写道:“随笔为此数竿,虽出一时兴绪,亦自有天趣。”画墨竹本身就是要显现竹子的内在生气、感情、风骨和精神,并不是为着满足展现所示模样,而是为了随心所欲来反映更高的心灵旨趣,从人的心灵深处唤起反应和回响。
吴镇的墨竹理论大致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他对竹子人格化的认识,这也是他创作墨竹的原动力;二是画竹者的心境;三是画墨竹的一些具体技法。
“洞庭湖上晚风生,风搅湖心一叶横,兰棹稳,草衣新,只钓鲈鱼不钓名”,是《洞庭渔隐》图上的题词,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吴镇的不肯与黑暗士族社会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就竹子来说,竹非草非木,尤适于湖广江浙气候和多雨的地区,或一二株临窗、或三五竿傍水,或竹树成林,或万竿碧玉,竹情清韵与江南山水浑融一体。而吴镇却将竹子人格化,赋于它更深刻的意蕴:虚心劲节、直竿凌云、高风亮节,同时,这也可看作是吴镇自身人格的真实写照,吴镇在创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这许多的积极因素,与他自己的重视人品和画品,所处的社会地位和思想感情是分不开的。
用水墨写竹是中国文人画常见的题材,吴镇的墨竹是中国画史上的极品。吴镇的墨竹画之成就,就是超过山水画,而给后人的启迪更多,且留传的墨迹亦较多。吴镇所写诸般墨竹,可谓极尽竹之生态生命与情意:春、夏、秋、冬、晴、雨、风、雪、俯、仰、横、斜,多姿多样,各尽其美。他用笔不求工细,只是浑写大意,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自己的情趣,这种强调主观运势的观念,即现在所谓的写意意动的方法。比如说吴镇画的竹谱中那绝处逢生的竹子,显在的是竹,潜在的便是吴镇视竹为君子的写意了。君子处劣境不改其节,无论居处何地,亦不扰其平淡之心。竹生长在空山野地,正如同古之隐士巢父及许由在深山中无人识其高洁。因此吴镇特别偏爱野竹,他有“野竹诗”云:“野竹野竹绝可爱,枝叶扶疏有真态。生平素守远荆榛,走壁悬崖穿石罅。虚心抱节山之阿,清风白雨聊婆娑。寒梢千尺将如何,谓川淇澳风烟多。”再说吴镇认为常与竹相处,也能渐受其清气的滋润,正所谓“相对两忘言,只可自怡悦,惜我鄙吝才,幽闲养具拙。”吴镇就是将这种体会自然地融入了自己的作品之中。吴镇的墨竹,反映了他的淡泊生活、坚韧不拔的情操和品德。把文学意蕴融入了艺术的表现手法中,从而开创了文人画的重意蕴之风,直接影响了清竹君子绘画的发展。郑板桥曾在《题画补遗》中论曰:“昔人画竹者称文与可、苏子瞻、梅道人。”又说:“竹有劲节,画竹之法,不贯拘泥成局,要在会心人得神,所以梅道人能超最上乘也。”吴镇对后代画家的影响很大,他承前启后,使中国的文人画有了关键性的发展,加深了文人画的思想内涵和潜在的表现力。凡吴镇之后的名家墨竹,均不同程度受他的启发,如明代的嘉善大云人姚绶、苏州的文徵明、唐寅都受过吴镇的影响,特别是清代后期的蒲华,在继承了吴镇墨竹的飘逸高傲之气的同时,又在“形”、“韵”两方面同时下功夫,使得清末时期关于竹子题材的艺术创作和审美情趣不同凡响,明代文学四大家之一的陈继儒在《梅花庵记》中说:“先生书仿杨凝式,画出入荆关董巨,初虽无意于啖名,而品格既真,则身价自不能压之使下,画苑推元四大家必屈指先生。”即是说吴镇在画坛上的地位是史所公认的。
吴镇画的墨竹很有神韵,用墨之浓淡粗细将竹之干、节、枝、叶,刻画得繁而不乱、疏密有致,特别是他采用浓、淡、破、焦、湿等方法,将墨分为七色,将竹子的萧瑟灵性和远近枯荣表现得淋漓尽致、层次无穷。
吴镇不但在总体上强调画墨竹的法度,而且对细微之处颇有研究,他认为墨竹之法,可分为干、节、枝、叶四个方面,“而叠叶至难,于此不工则不得为佳画矣。”他说画竹须“下笔要劲,节实按虚起,一抹便过,少迟留则必钝厚不銛利矣。”他归纳了画叶诸病:“精似桃叶,细如柳叶,孤生并立,如又如井,太长太短,蛇形鱼腹,手指蜻蜓等状,均疏密偏轻之病,使人厌观。”
吴镇喜好画野竹和风竹,叶叶如闻风有声,每当“心中有个不平事,尽寄纵横竹内枝。”因此,他的“戏笔”是有感而发,他的墨竹画风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出枝严谨,撇叶工稳的风格;另一种是行笔如草书,落墨湿润的风致。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墨竹谱》是吴镇于1950年创作的作品,这个时期的吴镇,在撇竹叶时,尤重收笔时的提、按以及干、湿的变化。可以说,元代画家没有一位像吴镇那样对画竹理论论述丰富并留下大量的画迹。
吴镇画墨竹自称是“戏写”,表现了他画竹时怡然自得拟境,这必须做到“心手两相忘,融化同造物。”要如同“与可画竹不见竹,东坡作诗忘此诗”一般,吴镇常常“初画不自知,忽忘笔在手。”全身心地投入艺术创作中,这是作者在熟知客观对象后,能熟练地驾驭笔墨的结果。
吴镇作为元四大家之一,不仅画品高,而且人品高洁,胸襟宽阔。对于创作,他既重视传统,又重视创造,不仅在艺术上刻苦钻研,以独具特色的绘画风格丰富和发展了水墨山水画的艺术表现经验与技法,使水墨画更加富于画家的主观感情色彩,鲜明的个性特征,终于在元代迫使人物画退居第二位,水墨画成了中国画坛的主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