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苏廷煜指画作品

苏廷煜指画作品

时间:2023-09-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正因其指画艺术受人珍重,所以才得以有多幅作品传世,因此非常有必要据史料及其传世作品,对其生平、致仕予以进一步考证;对其艺术风格、特点予以剖析。由此可知,苏廷煜开始指画的时间不会早于乾隆丁酉年,也就是其49岁稍后。

虚怀若谷  指写传奇

关于苏廷煜其人其艺的几点补充考证

苏廷煜 墨竹两屏

纸本立轴

155cm×48cm×2


苏廷煜 墨竹四屏

纸本立轴

181cm×47cm×4

苏廷煜 墨竹六屏

纸本立轴

160cm×45cm×6


真正成熟的以指代笔的指画艺术,当始于清初的高其佩,受其影响,有清一代甚为盛行,相继涌现出朱伦瀚、甘士调、傅雯、蒋璋、马负图等一批指画名家。而我们今天说的乾隆时期的蒙城拔贡苏廷煜,以指戏墨,挥写墨竹,所画晴竹、雨竹、雪竹、风竹、笋竹、枯竹,情态各异,惟妙惟肖,达到了“人共奇之”的境地,堪为清代画坛的一朵奇葩。正因其指画艺术受人珍重,所以才得以有多幅作品传世,因此非常有必要据史料及其传世作品,对其生平、致仕予以进一步考证;对其艺术风格、特点予以剖析。

关于苏廷煜其人其艺,嘉庆年间钱塘姜怡亭编《国朝画传编韵》卷二“苏廷煜”条:“苏廷煜,字虚谷,安徽蒙城人,拔贡生,官巢县教谕。工指墨梅兰竹菊。”;

清冯金伯著《墨香居画识》卷三“苏廷煜”条:“苏廷煜号虚谷,安徽蒙城人,由拔贡官巢县教谕,工指墨梅兰竹菊,无不精妙,子士墉工山水”;

清蒋宝龄撰《墨林今话》卷四“苏廷煜”条:“苏虚谷廷煜,安徽蒙城人,以拔贡生官巢县教谕,梅兰竹菊无不精。吕叔讷大令云虚谷在京师困于写竹,深自厌恨,遂以指戏墨,人益奇之。子士墉字容堂,工指写梅,亦偶作山水”;

晚清民初徐珂的《清稗類鈔》载:“吴郡苏廷煜,乾隆时人。工指画,每以巨擘为大笔,食指、中指为中笔,无名、小指为细笔,相其机宜,运以神气,高古之致,超出恒蹊。”,徐珂所言可谓百密一疏,惟独把苏廷煜的籍贯“蒙城”错录为“吴郡”了。

综合现有史料,目前无可争议的应是:“苏廷煜,字文晖,号虚谷,移山愚叟,安徽蒙城城东苏庄人。清雍正七年(1729)生,以拔贡生官巢县教谕,工画梅兰菊竹,书法苍劲,人称双绝。曾在京师,困于写竹,深自厌恨,逐以指戏墨,人共奇之”,但是,仅以此来诠释苏廷煜其人其艺,显失缜密,有必要进一步探讨:

一、关于苏廷煜的生卒年问题

目前较普遍的说法是“苏廷煜生于1729年,卒于1813年”。对于其生于1729年,可以从安徽省博物馆所藏《四松图》款识所书“嘉庆辛末(十六)年八十三岁”;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所藏《墨竹四屏》款识所书“嘉庆丙子中秋节,虚谷老人时年八十有九,指墨”;2011422日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第14期精品拍卖会第5769号拍品,苏廷煜八十一岁所作《平安如意富贵神仙》图轴题识:“己巳上元节写呈似之大公祖大人诲鉴,九九人苏廷煜指头禅意”(1809年作,设色纸本93×1075px),均可以予以佐证。

而言其“卒于1813年”,也就是说享年八十五岁,则颇值得商榷。首先,据《蒙城县志》载:“清嘉庆十九年(1814),我县著名指画家苏廷煜(曾任巢县教谕,后升江宁府教授),以年老告退,返里闲居马头街苏家巷(即今三星街),赋诗作画。”;再有,上述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所藏《墨竹四屏》作于“嘉庆丙子(1816年)中秋节”,而且还言明“虚谷老人时年八十有九”,(需要说明一点的是,由此可知苏廷煜的生日应是中秋节前,因为民间过生日后便增一岁);还有,辽宁省博物馆所藏苏廷煜《十二开杂画册》中最后一开中的题识:“虚谷苏廷煜时年九十又九,指头禅意”,也就是说,他九十九岁(1826年中秋左右——1827年中秋前)时尚有作品问世并传世;况且,《蒙城县志》还载有“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七月一日,颍州知府左辅访得苏廷煜、姚显相(修野)、熊体仁三老人德高望重,在乡里上下称颂,特在马头街立“三寿星碑”并亲为题记,以表彰三位老寿星;将马头街更名‘三寿星’街”,人们俗称为“三星街”意为三寿星的居里,延传至今,为“蒙城八景”之一。所有这些足以说明:苏廷煜的卒年绝不会是1813年,应是1826年亦即道光六年中秋之后,也就是说苏廷煜一生历经雍、乾、嘉、道四朝,是名副其实的老寿星、百岁老人。

至于另一说法为1756年生、1843年卒则显系误说,勿需争辩。

二、关于苏廷煜为何时的“拔贡”?

安徽省博物馆所藏《四松图》有胡公愚题签云:“苏廷煜,晚号移山愚叟,乾隆五十四年(1789)拔贡,官巢县教喻”,此说流传甚广,俞建华编《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亦如是说;还有一说是“清乾隆丁酉科(1777)拨贡,历任巢县教谕、江宁府教授”。

查《清史稿.选举志一》可知,所谓“拔贡”是清代科举制度中选拔贡入国子监的生员的一种。清制,初定六年一次,乾隆七年改为每十二年(即逢酉岁)一次,由各省学政选拔文行兼优的生员,贡入京师,称为拔贡生,简称拔贡。同时,经朝考合格,入选者一等任七品京官,二等任知县,三等任教谕,更下者罢归,谓之“废贡”。

首先,乾隆五十四年(1789),苏廷煜已六十一岁,若说他年过花甲才谋得初等功名恐不现实。况且,《墨林今话》“苏廷煜”中言“吕叔讷大令云虚谷在京师困于写竹,深自厌恨,遂以指戏墨,人益奇之”,而这“吕叔讷”乃吕星垣(1753-1821),史载其“字叔诚,号湘皋、映微、应尾,吕宫五世孙、清著名文学家。贡生,少即以文学名。与同里洪亮吉、孙星衍、杨伦、黄景仁、赵怀玉、徐书受齐名,时称"毗陵七子"。乾隆四十八年(1783)住京城,饱览四库全书馆书籍,尤喜史籍。历任邯郸、赞皇、河间等县知县。工诗古文辞,操笔立就,高古简洁,自成一家。兼擅书画。著有《白云草堂诗钞》、《白云草堂文钞》及《龙井游记》等”。

我们注意到,苏廷煜“曾在京师,困于写竹,深自厌倦,逐以指戏墨”,而吕叔讷“乾隆四十八年(1783)住京城”得见苏廷煜“以指戏墨,人共奇之”,也就是说,苏廷煜在乾隆四十八年(1783)左右也应住在京城,那么,他从安徽蒙城去京城为的是什么?《蒙城县志》言其“于京城卖画度日”又为的是什么?只有一个合理的解释那就是在京城“侯爵”,且苏廷煜与吕星垣应同为乾隆丁酉科拔贡;还有,吉林省博物院所藏苏廷煜指画《梅兰竹菊册》题识:“丙午(1786)秋月写为春帆主人寿,颍川虚谷苏廷煜呈本”,说明1786年就已以指作画,且此册中一开钤有一枚“从此渐入佳境”朱文椭圆印,说明其应是在居京城“卖画度日”,且“困于写竹,深自厌倦,逐以指戏墨”之后,这又进一步说明了苏廷煜应是清乾隆丁酉科(1777)拨贡,亦即49岁时中“拔贡”,贡入京师后,经朝考合格之后,才官任巢县的“教谕”一职。由此可知,苏廷煜开始指画的时间不会早于乾隆丁酉(1777)年,也就是其49岁稍后。

三、苏廷煜指画艺术特点

我们知道,所谓“指画”,主要是用手指沾墨在宣纸或绢上作画,系用指甲、指肉(指顶),掌根、掌尖等部位.由于手的皮肤不如毛笔那样存墨,尤其于墨的浓淡变化颇难掌握,非多作勤练而难成之,尽管指画所用“工具”不同于传统,且有它的局限性,只能适于写意,但同时亦正是其奇谲之处,也因此而成就了其自身的特立独行之效。潘天寿曾援引史载云:“苏虚谷工指头画,每以巨擘(大拇指)为大笔,食指中指为中笔,无名指小指为细笔,相其机宜,运以神气,高古之致,超出恒蹊,似管成君反让一头也”。

综观上述四家博物馆所藏苏廷煜的指画作品,加之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另藏苏廷煜指画《墨竹六屏》、《墨竹对屏》和《墨竹》单幅,联及史载评识,不难分析总结出苏廷煜的指画特点。一是用墨湿、枯分明,达到了集传统的枯墨、焦墨、泼墨和误墨于一身的效果;二是指法相机而出,择宜而用,线条边缘斑驳,似断非断,似连非连,似曲非曲,似直非直,或粗或细,颇为自然,极富质感;三是独具特色的线条与墨色,使指下所表现出来的物象达到似生非生、似拙非拙、似是而非的意想不到的效果;四是是形不到而神到,墨不到而韵到,一改毛笔作画融和、匀净、自然、顺畅,取而代之的是淋漓酣畅、形象突兀、构图险峻、对比强烈。尤应称道的是苏廷煜指画墨竹,无论晴竹、雨竹、雪竹、风竹、笋竹、枯竹,或随风而动,左右偃仰,或掩映于云气间,或舒展于皓月下,情态各异,惟妙惟肖,“高古之致,超出恒蹊”,确实达到了“人共奇之”的境地。

还应说明的是,从所见苏廷煜传世作品中的题识来看,其诗句或节录前人,亦不乏独自吟成,言简意赅,词精句绝,文采四溢,联及史载苏廷煜曾集其平生诗作而成《鸠居集》传世,可知苏廷煜于诗作亦颇有成就。另外,笔者曾于西泠印社2007年秋季拍卖会上得见苏廷煜1776年作行书《归去来辞》12开册页,其书法笔致苍拙,透着果敢与险劲,外有风韵,内具神骨,颇具大家风范。由此,若称其诗、书、画“三绝”当不为过。

最为重要的是,苏廷煜不仅学识渊博、才艺超群,而且品德高洁,素为乡里绅民所敬仰,可谓德高望重,存世至今的“蒙城三星街”不失为最直接的见证。

四、关于苏廷煜的字号与斎号

我们知道,苏廷煜,字文晖,号虚谷,移山愚叟,但是在其《墨竹六屏》的一屏落款“芦洲樵者”(见图),所以“芦洲樵者”应为其另一“号”。还有,我们注意到,上海博物馆编《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p1590“苏廷煜”条第1617印,均为“静春斎”白文印,且吉林省博物院所藏苏廷煜指画《梅兰竹菊册》第四开“静后皆春”朱文方印,由此可知,“静春斎”应为苏廷煜的斎号。

五、关于苏廷煜的印鉴

上海博物馆编《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P15891590“苏廷煜”条,共录有苏廷煜的印鉴17枚(如图),款识无录,这里应该说明的是,上海博物馆编《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P15891590“苏廷煜”条中的四、五两印,编者误识为“安用手锥”,实应为“安用毛锥”,“手”的篆法与印中篆法不同,图中印鉴为是“毛”,况且,指画“安用毛锥”解释更合理。

   结语:

综上所析所述,一个相对清晰的苏廷煜翩然而出:苏廷煜,清雍正七(1729)年生,道光六(1826)年中秋之后卒,为百岁长寿老人,字文晖,号虚谷,移山愚叟,又号“?洲樵者”,斎号“静春斎”,安徽蒙城城东苏庄人。工画梅兰竹菊,以指画名世,史载其“每以巨擘(大拇指)为大笔,食指中指为中笔,无名指、小指为细笔,相其机宜,运以神气,高古之致,超出恒蹊”,尤以指画墨竹见长;书法苍劲,神韵俱现,人称双绝。曾集其平生诗作而成《鸠居集》。乾隆丁酉(1777)科拔贡,1777年后居京师期间,靠卖画度日,因困于写竹,深自厌倦,逐以指戏墨,人共奇之。历任巢县教谕、江宁府教授,清嘉庆十九(1814)年,以年老告退,返里闲居马头街苏家巷(即今三星街),与乡贤熊体仁、姚修野两位长寿老人结为文友,赋诗作画,时称“三寿星”,素为乡里绅民敬重。其所住街道“马头街”,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被颍州知府左辅命名为“三寿星街”,俗称“三星街”,以彰扬苏廷煜、姚修野、熊体仁三位老人德高望重,延传至今,为“蒙城八景”之一。传世作品有:乾隆五十一(1786)年指画《梅兰竹菊册》(吉林省博物院藏);嘉庆十六(1811)年作《四松图》(安徽省博物馆藏),嘉庆二十一(1816)年作指画《墨竹四屏》(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九十九岁时尚作《十二开杂画册》(辽宁省博物馆藏);另外,指画《墨竹六屏》、《墨竹对屏》和《慈竹长春》轴均藏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