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一个个体,吴庆贤显然是“聚沙成塔,滴水成河”的一个生动版本,庞大的造林体量,是精神、精力、时间和毅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痴心不改,矢志不渝,吴庆贤一辈子与造林打交道,绿色为他展开的是一幅巨大的画卷,山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然使命,在每一根树木中得到鲜活的解读。吴庆贤的想法很实际:造林,不是为自己,而是为群众,让群众在造林中受益。
不仅仅是种一棵树_贵州榜样
时 燕
一个普通的农民,一条坚毅的汉子,一种绿色的情结,一段传奇的故事。吴庆贤的一生,全部概括在这个表述里。
吴庆贤家所在的黎平县双江镇四寨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这里的风雨桥、鼓楼、学校、侗家民居,都离不开树木,树木成为侗家人生活的主角,成为侗家人的亲密伙伴。侗家人以爱树、植树为荣,一代又一代给山头坡岭“穿衣戴帽”,使侗乡更具魅力。
作为一个个体,吴庆贤显然是“聚沙成塔,滴水成河”的一个生动版本,庞大的造林体量,是精神、精力、时间和毅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痴心不改,矢志不渝,吴庆贤一辈子与造林打交道,绿色为他展开的是一幅巨大的画卷,山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然使命,在每一根树木中得到鲜活的解读。
从单纯的种树护绿,到后来将植树作为一项奔向小康的支柱产业来对待,在这个过程中,吴庆贤的造林理念实现了质的转变。时代巨变带来个体的巨变,而个体的巨变则是时代巨变的因子。吴庆贤的想法很实际:造林,不是为自己,而是为群众,让群众在造林中受益。
信念的力量唤起的是人们可持续的创造力。吴庆贤的植树造林经历,与其说是为家乡的美丽献力,不如说是个人生活体验的回报,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念,让他不断跋涉,不断获取由热爱家乡之情而生发的精神营养,而正在脱贫路上的贵州,正需要这样的思想养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