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兰迪作品中极少使用鲜亮的颜色,或者说鲜亮的色彩被灰尘厚厚地覆盖着,灰尘的作用像是导致色彩呈现半音状态的原因所在,以至于它在这里成为了一个自表而里的过渡色带,而作品中有各种微妙倾向的灰色系列组合也恰恰因此熠熠生辉且古朴高雅,似乎那些被覆盖着的鲜亮颜色能隐秘地从画布的底层透过灰尘沁出温暖的亮光!这也许就是他如此沉迷于使用调和后的各种灰色和灰白色的原因之一吧。厚厚的绒毛状的灰尘之于莫兰迪的艺术语境,介于感性的知觉与理性的克制之间;介于一个形式与另一个形式之间;介于自我的内在性与外在性之间;介于精神与物性之间。
综观莫兰迪低调纯粹的艺术生涯,他对颜色的修为有着一条自身明显的迁延轨迹,从总体上来看,其早期的作品中的颜色倾向较为凝重,具有一种低沉的意味和崇高的沉默,中后期的色彩较之前期更显灰雅,精致中透着朴素和含蓄,虽然莫兰迪生长在曾经创造无数艺术奇迹的意大利,并从文艺复兴的湿壁画中完美的无光表层,纪念碑形式凝重,老化后的高贵气质等特点中,吸收了大量有益的养分,但他的作品却没有象欧洲古典油画那样依靠传统的光源处理以及强烈的黑白反差来表现对象,而是减弱了素描的因素,并把物象形态之表的复杂固有色归纳成含而不露的有一定倾向的系列灰色,旨在素朴中寻求丰满微妙、含蓄且隐而不显的变化。颜色的冷暖、中间调式的明度变化,都克制地蕴涵着沉稳、张弛有度的秩序和节奏变化。莫兰迪作品(尤其是静物)中的背景,大多处理为大面积的灰色空白,而这些灰色的空白在视域中,向画面中心挤压的同时,往四周扩散着,此间,空白被消解了,这种空白的视觉意味指向和中国国画以及中国哲学中的“白”以及“空”是类似的,空虚“不是缺席,而是对发现的召唤”,这既是视觉审美上的需要也是精神上的追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