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会骗猪,鸟能唬鸟
猪能有多高智商,恐受人冤枉。
鸟能有多大能耐,也被人低估。
骗人和唬人,是很高级的行为,绝大多数动物不会。
这些行为需要动物不仅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且能够判断其他动物的想法和意图,然后还要能采取行动。
知彼知己,是很高级的认知。对人的心理学,如今已有较多研究,而对动物的神经生物学,研究还不多。
最近有些研究提示,猪和鸟可能懂得骗和唬,如果这样,那么也许它们脑袋有些部分是很厉害的。
不可低估猪脑袋
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的伯恩(R.W.Byrne)和布里斯托大学的赫尔德(S.Held)2010年9月28日在《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杂志介绍猪的认知能力。猪是社会性动物,在野外生活时,一般家庭的组成是一头公猪、几头母猪及后代,它们一道觅食。猪能识别个体,如果发生冲突以前,两只猪有时间观察对方,那么直接见面时冲突会相应减少。猪有较好的空间记忆力,在某地发现食物后,过些时候还记得赶快去那里找食物。如果猪发现两个地点的食物量不同,下次会先到食物多的地点。
猪骗猪的实验最初是赫尔德和伯恩于2002年在《动物行为》 (Animal Behaviour)杂志上报道的。他们发现,如果让两头同性的猪一道参加实验,其中A体重大于B,而且A打得过B(学术上把俗话说的“老大”A称为dominant,主导型,而“下级”B为subordinate,服从型)。科学家安排先让B知道食物藏在哪里,而A不知道。也就是人为地使B成为有知猪,A为无知猪。B有知后,每次进到同样的场所,B很快直接走向上次食物藏匿点,而A则系统地搜寻食物。A偶尔碰到B,发现B已经在吃食了。这样捷足先登的情况反复发生,几天后,A就知道跟着B,一旦到食物藏匿点,本来就厉害的A,就很快挤走B,独吞食物。
当B看不到A的时候,或者B看到A走的方向是远离食物藏匿点方向时,B就会很快走向食物藏匿地点;相反,而当B看到A的时候, B就改方向绕道,不直接走向藏匿点。如果有两盆食物,一盆比另外一盆多,B会特别隐瞒大盆的地点。随着时间推移,B对A的欺骗程度逐渐增加。
而如果B和一个不抢食物的C一道出现在同样场所,B不惧C,就直接走向藏匿点。
对猪这种行为的解释有两种,一种认为猪很聪明,真的知彼知己,能判断其他猪的内心,科学上称它具有心智理论(theory of mind)。另一种解释是,猪没这么聪明,只是一般学习记忆:如果B直奔食物藏匿点,就会很快遭到A的打击排斥,渐渐地B学会不自讨苦吃,所以压抑自己走向食物藏匿点的意愿,绕道徘徊。目前的实验,没有确定到底哪种解释正确。因此猪的智力到底有多高,尚待进一步研究。
迄今确切证明能知彼知己的只有很少几种动物,如猩猩和猴子。例如,美国的黑尔(B.Hare)等2000年报道,主导型和服从型猩猩同时进入有食物的场地时,服从型猩猩知道主导型猩猩是否看得见食物,无需学习,就能马上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取食动作。
不能小看鸟脑袋
已知渡鸦(Corvus corax)会藏匿食物。2005年,美国佛蒙特大学的布格尼亚尔(T.Bugnyar)和海因里希(B.Heinrich)发现,如果渡鸦X在藏食物时,被Y看到,而且X知道Y能看到自己藏食物的过程,然后,当X和Y进入实验场所,X就会赶紧把食物取出来。如果X在藏食物时,知道Z不能看到自己藏匿的过程,那么之后X和Z一道进入场所时,X就不急于取出食物。特别是当Z靠近食物藏匿点2米以内的时候,X不会去取自己藏的食物。
2009年, 剑桥大学的冯·拜恩(A.M.P.von Bayern)和埃默里(N.J.Emery)发现寒鸦会看人眼色。做实验用的是人工饲养的寒鸦。如果陌生人在场,寒鸦会在意此人注意力何在。如果这个人盯着寒鸦看,寒鸦就不敢取食,而如果人眼睛斜视,或头扭转侧面对着它,或闭上眼睛,或者干脆头转过去完全不可能看到寒鸦,那么它取食的潜伏期就短。以上这些不同情况中,人看到寒鸦的可能性越低,寒鸦取食就越快。但是,如果在场的是寒鸦熟悉的人(如饲养者),寒鸦就很快取食,而不理会这个人是否注意它。就是说,寒鸦不仅区别生人熟人,而且对于生疏的人,它还察言观色。
今年的有趣发现是园丁鸟的能力。
众所周知,人世间千百年来,国王的建筑都用各种方式唬臣民,让他们觉得自己渺小,而突出国王的“伟大”。
最近,科学家发现,雄鸟也能唬雌鸟,只是方法稍异于国王,不贬低雌鸟,但思路也有相同点:突出雄鸟。
雄园丁鸟能建出有视觉假象的窝。(侯珂珂绘)
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的恩德勒(J.A.Endler)等,今年9月在《当代生物学》杂志发表论文,报道他们观察野外园丁鸟的发现。他们发现,雄鸟做窝时,考虑了雌鸟的视角。雄鸟用石块、石片铺一条路,通向自己的窝。它铺小石块时,做了仔细的安排:雌鸟进入巢通道的起点,石块较小,而越接近雄鸟窝,石块越大,这种由小到大的梯度,从雌鸟在地上行走的高度所形成的视角看去,正好造成一种视觉假象。本来透视的效果能够帮助雌鸟判断路的起点到窝的距离,而雄鸟石块的排列梯度破坏了自然透视效果,使雌鸟觉得从入口到窝的路途比实际要短。另外,梯度排列的石块更改了透视以后,让雌鸟从远处看过去,地上石块比较规则,可以突显窝中雄鸟,使雌鸟较快看到雄鸟。
雄鸟是否有意通过制造强迫的透视,造成距离和大小的视觉误导?雄鸟是否有意排列石块大小梯度?为了回答这些问题,研究人员将石块大小梯度反过来排列。结果发现:3天内,雄鸟就开始纠正被扰乱的梯度;2周内,原有梯度基本恢复。
恩德勒等的论文中有思考和对照实验,值得对科学感兴趣的读者细读。
除了人以外,动物竟然也知道透视原理,这是第一次发现。须知,几百年前世界上多数文化都不知道透视原理,中国画起初很多年也不懂运用透视。现在还有不少人早忘记了学校教的透视原理。而鸟却会,挺奇妙的。
不要高估人脑
人类对于有趣行为的研究,迄今主要停留在描述和分析,对其机制了解极少。
所以,人有很多未知的事物,对于日常常见的行为,都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人并不理解猪怎么骗猪、鸟怎么唬鸟。
对更高级的脑功能,人的理解就更少了。
何时能够理解?是否有极限?目前全球人类的脑袋中,尚无答案。
2010年10月发表于《北京大学校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