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高校自主权

高校自主权

时间:2023-09-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高校内部,校方也要给予院系充分的自主权,充分调动院系的主观能动性。在高校没有自主权的情况下,单一色的高校决定了千篇一律的中小学。我们认为,高校的自主权体现在五个方面。这一点,是赋予高校自主权的重要原因之一。高校自主后,各个高校的发展情况主要由自己负责。目前各级行政机构,对高校管理过多、过细。

教育改革的支点:高校自主权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成就斐然,有目共睹。其中很大原因来自邓小平时代开创的农村改革和后续的国有企业改革。希望本届政府成为在教育上大有作为的政府。教育改革可以传承我国农业和经济改革的精神内核:扩大自主权。

中国的快速发展对教育改革提出了迫切的要求,百年来中国教育的正反经验和世界各国教育实践为改革提供了借鉴,国家的兴盛为教育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社会和人民的需求则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我国的教育自从1950年代普及化开展以来,在规模上有相当大的发展,在质量上也有提高。但是,在机制与体制上始终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制约了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和一流大学的建设,也不利于一些大学建立自己的特色、培养特色人才。

教育改革众说纷纭、千头万绪。什么教育改革措施需要在国家层面确立和推动?什么有深远意义并且现实可行?什么可以通过一项改革带动其他改革?什么有足够共识却尚待大力实施?什么可以通过政策带动切实发展?什么能调动多层次教育工作者积极性?什么矛盾相对比较小?

综合以上几点考虑,我们认为,高等教育改革可以调动教育改革。而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关键支点,是赋予高等学校充分的、实实在在的自主权,充分发挥愿意献身教育的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使高校竞相发展自己的特色,培养各有特色和专长的学生。在高校内部,校方也要给予院系充分的自主权,充分调动院系的主观能动性。

撬动高校自主这个支点后,不仅可以极大地促进高等院校的发展,而且可以带动中小学教育的改革。在高校强调各自特色后,中小学就不会追求单一标准,从而调动中小学发现和发展自己特色的积极性。在高校没有自主权的情况下,单一色的高校决定了千篇一律的中小学。

高校自主权的改革,实质上类似于农村改革和企业改革,都是行政机构不再微观管理,而是调动、发挥一线农民、企业家和教育工作者的积极自主性和创造性。我们预期,经过改革的高等教育界,将带动基础教育改革,不仅能为国家培养一批拔尖人才,也将为国家培养一大批有特色的优秀人才,为国家腾飞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高校自主权的内涵和方式

我们认为,高校的自主权体现在五个方面。首先,涉及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招生、课程设计、培养方案、毕业、学位、学术事项,原则上应该由各大学决定。教育部可以通过基本规划、法制规定、监督和评估等,对大学实行宏观管理。其次,大学应该尝试建立理事会制度。理事会成员的组成应当反映出社会结构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教育相关的政府部门可以占有适当的理事会席位。第三,大学校长的遴选应该由大学理事会决定,然后报送教育部批准、任命。第四,各大学的经费预算由财政部单列并直接划拨各高校。第五,在高校内部,校方也同样要赋予院系充分的自主权(教授聘任、课程设计、学生培养计划、毕业学位等),充分调动院系的主观能动性。

高校的自主管理,不仅在时间上可以逐渐分步进行,无需同时开始全面的改革,而且在空间上也可以分批分期选择条件合适的学校进入自主管理的高校行列,即采取“先试点,再普及”的方式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同时,国家仍然有学位认定机构,确定哪些高校有授予哪些学位的权力。国家只在高校学位授予资格上起把关作用,而不进行微观管理。

高校自主权的必要性

即便是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育家,也常对教育有迥然不同的意见。这一点,是赋予高校自主权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允许他们发挥办教育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体系中,不同的教育团体(在高等教育是以高校为单位),可以各自发挥特长,百花齐放,推出教育欣欣向荣的新局面。相反,在自主权缺乏、一刀切的体系中,各种特长不仅没有得到发挥,而且造成高校和行政管理机构的矛盾和冲突。

不同人群、不同地区和不同时代,对于教育有不同要求,也是高校需拥有自主权的原因之一。政府行政管理部门没有足够的精力、人员、能力统一管理和提供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和发展需要的多样化教育。如果继续限制高校,从教育界到普通民众,都会不满并怪罪政府。更重要的是,会错失为中国培养一大批栋梁之才、为中国的全面崛起提供坚实基础的时机。高校自主后,各个高校的发展情况主要由自己负责。而摆脱细节管理的政府行政机构,就不再代表高校,而在高校之上,代表民众监督和评价高校。

目前各级行政机构,对高校管理过多、过细。在很多情况下,高校一线工作的领导和有经验的老师,其积极性未能充分发挥,而被迫满足行政领导的要求。对于高校起经常性影响的领导实际上并不是有思想的高层领导,而是脱离教育一线、没有很深刻教育思想的一般行政人员。比如,当行政机构要看研究论文的时候,很多学校,无论研究水平高的学校,还是研究能力不强的学校,都集中很大精力鼓励研究论文。而管理多种不同高校的各级行政机构,不可能给高校定最高目标,这样就使有研究特长的大学被矮化(目标低、评价标准低、以SCI点数替代科学质量就是其结果),而研究能力差的学校,本来可能有其他特长,也被迫拔高赶论文。处于这样两端的高校都不适合。如果给予自主,这些学校都可以去发现和发挥自己的特长,而不用都挤到中间去(矮化或拔高)。有些学校不应该以论文为标准,而有其他标准的,在单一化的体系中,也被迫做非自己特长的事情,而可以有的特色没有得到发挥。

高校自主后,国家可以鼓励大学竞争,国家进行宏观管理,并选择性地支持高校。国家不给出上限,而让自主办学的高校竞争,通过它们的竞争,出现特色办学、特色人才。国家出上限、出简单化的目标都会让高校被动地走上一刀切的窄路。国家让学校竞争,可以使其能够达到的上限出乎意料地高,并且处于长期追求并不断超越既有水平的过程中,各个高校办学的道路也越来越宽广。

高校缺乏自主权,不仅使他们失去一些应该发现的特色和拔尖人才,而且实际上导致我们教育的幼稚化。上级教育部门对下级的微观管理,反映了一种不信任,长期如此也就使下级难以成熟。其社会效果是全社会的相对幼稚化。行政管理机构不充分发挥学校自主性、学校不充分发挥老师自主性,老师也就不能尽可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样做的结果是,我们国家培养出来的中小学生和大学毕业生,相对西方国家的同龄人,常常显得思想和行为比较幼稚。其根源,是因为本来应该自主、自身负责的,却习惯性地依赖和仰仗老师和家长、逐渐仰仗上级,造成我们的学生幼稚化。这样的教育体系下培养出的年轻人进入社会后也偏幼稚,本来应该以成人姿态负责、理性处理、职业化处理的事情,有相当多人处理起来像小孩,非理性、无规范。所以,教育不发挥学校自主性,也造成一些不足够成熟的、偏于依赖或怨天尤人的人群过多,而以成熟心态负责任地解决问题的人群偏少,导致社会进步缓慢。

高校自主可能带来的问题

高校自主后面临的最大问题可能是各大学在质量上参差不齐。我们认为,在分阶段、分批试行高等教育改革的前提下,赋予高校自主权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降到最低,这个问题不足虑。首先,不能因为个别学校可能会出现质量问题而不给有能力的高校充足的自主权。即使出现问题,也是比较差的高校、低水平高校出现问题。还是可以有选择、有步骤地先给一些学校自主权。其次,本来各高校就参差不齐,只是现行的体制部分掩盖了它们的真实差别。第三,如果有些学校管理混乱,不能达到标准,行政机构(如教育部)可以收回其自主权。

高校自主权扩大后,教育行政部门权力减少。但是对行政部门也不是一概不好。行政部门可以专心管大事。行政部门也可以和民众一道督促大学做好工作。在行政主导的今天,民众对教育的不同意见和不满,都集中针对教育的行政部门。其实教育单一如同一台“春晚”,永远不能满足大家,而受批判就不可避免。教育部门所负责的学校太多,任何改变影响太大,所以不能贸然行动。人民的批评和教育部门的难以动作造成问题积累。高校自主带动中小学自主后,人民通过理事会影响各地各种学校,各个学校体量大大小于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实情局部响应时代和人民的要求,不仅给人民多种多样的教育模式供选择,而且具体批评不会集中于行政部门,所以,既分散了权力,也分担了压力和批评,分担了任务,能更有效地推动教育工作。

缩写版2010年2月22日发表于《人民日报》,全文呈温家宝总理。作者:饶毅,施一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