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更加复杂、更加深远,国际环境将继续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但是并没有改变中国发展的趋势,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凸显。中国是现有的国际政治秩序、经济秩序的参与者、建设者、维护者和贡献者。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提出要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问题。制度性话语权,就是起草、参与制订游戏规则。从积极的角度看,这是中国百年来的历史机遇,承担更多全球公共产品责任,这意味着中国将为世界发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也意味着中国的影响力和软实力越来越强,从而推动世界进入共赢时代。与之相适应,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理应获得相应的提高,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一方面,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积极引导全球经济议程,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公平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多边贸易谈判进程,促进多边贸易体制均衡、共赢、包容发展,形成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另一方面,中国大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发展银行,积极建设全球自贸区网络,努力探索面向21世纪的新贸易、投资和金融规则,提升规则制定的主导权,建立“共同制定的规则”,更好地融入世界的经济,这是中国和平崛起的生动实践。“十三五”将呈现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将为世界提供更多市场机会,开启“制度性话语权”的新模式。
“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对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来说,开放程度,往往代表着一个朝代的兴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六个方面部署中国开放,将为中国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开放中国、未来中国,离不开开放的眼光、开放的思维、开放的脚步。中国的崛起、民族的复兴,都将在全面开放的背景下一步步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