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选吉日鸣炮开工

选吉日鸣炮开工

时间:2023-09-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建设电站,耀龙电灯公司选中了滇池出口的小海口村。耀龙电灯公司找到了村中明事理的李得,在与耀龙公司商谈多次后达成共识,当众立下契约。于是耀龙电灯公司立即向省内外发布招收工匠的告示。此时,鞭炮齐鸣,众人欢呼。石龙坝水电站在这一天正式鸣炮开工了。为了早日建成石龙坝水电站,千余名工匠摆开了阵势,工人们“天明出工,日入方息”。为了不延误工时,左益轩制定规则,亲自督率把关。

五、选吉日鸣炮开工

为了建设电站,耀龙电灯公司选中了滇池出口的小海口村。这里树木葱郁,田丰地肥,是个富庶之地。耀龙电灯公司派遣购地职员在石龙坝附近的小海口村进行征地,村中长辈认为,这地是祖传的,田地是农人的命根子,什么电不电的,听不懂,也用不着,没有谁愿意出让土地。耀龙电灯公司找到了村中明事理的李得,在与耀龙公司商谈多次后达成共识,当众立下契约。有记载道:

永远存照

立永远杜卖水民田,文契人李得,系昆阳州平定乡小海口住人。为因征用,情愿将自亡祖遗水田壹连二丘,计三工,坐落石碧脚东至新沟止,南至西至北,至李仲春田止,又一丘,计一工;坐落望景东至新沟止,南至李仲春田止,西至小沟止,北至杨标田止,四至,开明同当村中老幼人等说明,杜卖与耀龙电灯公司名下为业,实接受杜价银大龙图拾贰元,共接获龙银元肆拾捌元,照市公平,给发入手,应用亲领。自杜之后,任凭耀龙电灯公司投官印税,挖土种树一切等件俱听其便。世守为业,李姓老幼人不得异言,倘有村中内外人等声言,惟李得一力承担。

恐口无凭,特立永远杜卖水民田文契存照。

再者,每田一工,给粮一升六合,共计田肆工,应纳秋粮六升四合,言明自卖之后立拨公司上纳,不与卖主干涉,再照住粮本户。

宣统二年四月十八日立,永远杜卖水民田,文契人李得、李文清(族内)。

中人:李忻(各押一份)

代字:李鸿图

因为有李得做示范,各村乡民接二连三地量田立契,售田给耀龙电灯公司。

一月之间,按照电站兴工规划,所需田地便全部置备齐全。于是耀龙电灯公司立即向省内外发布招收工匠的告示。一时间,江苏、浙江、广东、四川、江西、贵州、天津,以及本省的玉溪、昭通、昆阳、通海等地诸多能工巧匠纷纷涌至昆明应招。公司从众多工匠中精挑细选了1000多人,左益轩任命了司事、石工、木工、泥工等各项工程负责人,规定了各项工作职责,并严明了纪律。参加工程建设的人员,除电气工程师麦华德和水机工程师毛士地亚是德国人外,其他1000多人都是中国人。

1910年农历七月十七日,螳螂川畔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成百上千的能工巧匠。他们面对浩渺的滇池席地而坐。时至正午,只见左益轩当众脱去长衫,端起一碗清酒,对天而祭,然后酹酒于湖。他对众工友大声说道:“于滇办电,历经磨难,今日幸得兴工,望父老兄弟尽力尽智,力达成功之日。”“保我权利,光宗耀祖。”众人异口同声的呼应声在蓝天白云下激荡。此时,鞭炮齐鸣,众人欢呼。石龙坝水电站在这一天正式鸣炮开工了。

从此,在海口到石龙坝10多里长的建筑工地上,便没日没夜响起了不绝于耳的劳作的号子。

水电站施工工程主要有:

一是在滚龙坝上段筑拦河石闸坝一道,长55米,高2米,设闸墩17座,闸门16孔,闸墩高2米,宽1米,厚33米,闸门可调节启闭,取水口顶部设控制闸;

二是由取水口到前池沿山开凿修筑石砌引水渠一条,长1478米,宽3米,深2米;

三是建石墙瓦顶机房一座,面积345平方米;

四是在引水渠尾部及机房修筑溢水泄水渠道及拦沙装置;

五是建办公室一幢,包括住房共1000余平方米;

六是架设23千伏输电线路1条,全长34千米,输电至昆明小西门内水塘子,并设降压站一座。

上述水渠、石坝、机房等建筑均以石料打平镶砌,并要求用德国运来的水泥勾缝。

在德国人把这些所要进行的事项通知耀龙电灯公司后,左益轩便向官府申请炸药。申请说:

查滇越铁路交通,人烟愈稠,欲保利权,须兴实业,电灯为必需之件,若不自办,外人将捷足先登,占我利益,正思设法筹办,适劝业道宪先得我心,爰与商会组织公司成立集股开办。公司与礼和洋行订立合同购买全副水力机械,延聘工程师计五六月间,各项电机陆续由海防运到。……开河之处石峡巉立阻碍,工作非用轰药崩炸,难望河流顺轨……

为了早日建成石龙坝水电站,千余名工匠摆开了阵势,工人们“天明出工,日入方息”。从海口到石龙坝十多公里的沿河两岸,散落着许多工人们的草棚,一间间草棚,住着一队队工匠。白天,他们开山崩石,截流挖渠,晚上往往一倒在床上,就进入了梦乡。为了不延误工时,左益轩制定规则,亲自督率把关。他采纳别人“以鼓为号”的建议,各工棚发一只皮鼓,每日以石龙坝为起点,四时敲鼓,一个点接着一个点敲。一鼓,再鼓,鼓鼓相闻,直到全线工匠起床开饭为止。从此,每天清晨均四时开饭,天明出工,日入方息。鼓声一天一天唤醒沉睡的工匠,又一次一次迎来黎明的曙光,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寒露打霜,工地沿线的鼓声天天按时敲响。

上千名工匠们辛勤的劳作唤醒了沉寂千年的螳螂川,螳螂川不但见证了工人们建设水电站的艰辛,也见证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在修筑水坝时,有个叫毕庆的工匠带领着几十个人负责在水中挖沙。沙软水急,旧沙还没挖走,新沙又被冲了过来,“兴工数日,徒劳无益”。面对施工中的难题,毕庆想了一个办法。他让每个人上山打草,然后把草一捆捆地扎好,放到水中,再压上泥石。就这样一捆接一捆,一层接一层,逼水而退,最终在水中围起一圈大堰,终于可以下脚筑闸了。左益轩见到这种办法解决了施工难题,高兴地当众奖给他30块银圆。毕庆接过银元说:“我等兴工笨拙,全凭众人智慧,此钱应赏他们。”说罢,他把银元一一分给了工友。此后,工人们“踊跃从命,年余不避雪雨风霜,亦不计年节星期,一鼓作气,锐意前驱”。半年以后,一条沟渠似银蛇飞舞,盘卧于山地之间。

img8

1910年建成的引水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