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敲锣打鼓观灯忙
昆明光复后,蔡锷便通电要求:“全省各文物官衙,照常供职,维持地方治安,勿得妄自骚扰。”
接着派李根源率兵西巡,任命赵藩为迤西巡按使,掌管了滇西政权;命罗佩金带兵赶往蒙自,平定了混乱局面,从而使云南得到了完全光复,安定了社会秩序。
1912年2月,清帝宣统溥仪宣布退位,从此中国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开始了民国时期。清朝灭亡,民国肇始。石龙坝水电站在建造过程中,从头到尾,完整地见证了辛亥年间的兵戈相交。
在越南河内避风潮的德国工程师毛士地亚和麦华德听说中国局势稳定了,便立即动身赶回昆明。当两位工程师重返石龙坝时,展现在他们眼前的是:工地上一切如旧,放在厂房中的机器被厚厚的草帘子盖着,那些沟渠水道完好无损。尤其是工匠们,仍旧精神饱满,而且已经把那砖木结构的四合大院办公楼盖了起来。见此情景,两位工程师激动地宣布即刻恢复施工。
按照电机工程师麦华德的安排:一边安装发电机,一边架设高压线,修建降压站;按照水机工程师毛士地亚的要求:一边完善沟渠,一边装置水轮机;按照左益轩的设想:一边督促工匠加油干,一边准备庆贺开灯。
石龙坝又恢复了几个月前的热闹。最终,3条闪闪发光的铜质高压线依偎着900多根木头电线杆,越过乡间小路和层层山峦,架设到了碧鸡关,再经过昆明西区的马街引入到小西门城内的水塘子变电站,然后进入到用电户家中。据资料记载:电站引水渠长1478米,落差15米,引用流量4立方米/秒,安装两台德国西门子公司出产的240千瓦发电机和奥地利伏依特公司制造的水轮机,并机运行;通过23千伏电压输电线路经34公里输电线,向昆明市区送电。至小西门水塘子变电站降为3300伏,分送市区的变压器,再降为110伏供用户照明,送变电设备也由德国西门子公司供应。这23千伏、34公里的高压输电线路是中国当时电压最高的输电线路。为保护输电线路,云南省军政部颁发告示:
照得电灯杆线 事关实业公益
经过村庄里堡 均应保护周密
乃有无知盗匪 胆敢黑夜偷窃
为此出示晓谕 挨堡挨村知悉
团甲乡约里长 一体梭巡严缉
此等惯贼盗匪 实属可恶已极
拿获捆送政府 斩首定按军律
告示张贴于大街小巷,村村里里,可谓家喻户晓,从而保证了线路的安全。
按照德国工程师和左益轩的计划安排,各项工程均在4个月之内先后完成。左益轩遂向商会代总理陈德谦禀报:“电厂兴工年久,即将告竣,谕请总商会遴选吉日开灯是也。”
于是,陈德谦召集在城中的商会副董事及股东代表,连日聚会,共商开灯大计。众股东为选哪一天开灯议论纷纷,争论不休。最后商定为农历4月12日卯时,意思是卯时乃属兔之时,尚属太阳、月亮交换时辰,月中有兔,兔者,有如玉也,吉利!
即将送电的前一天,耀龙电灯公司的职工们在昆明城敲锣打鼓,走街串巷鸣告,欢迎市民们第二天去翠湖、三牌坊、金马碧鸡坊等处观灯。
1912年5月28日(农历4月12日)清晨,繁星渐渐隐于天际,东方露出鱼肚白,昆明翠湖的海心亭主会场早已是人头攒动,观者往来如织。云南商会代总理陈德谦向众人大声地说:“修建石龙坝水电站,乃我云南人民权利所在,为其早日建成开灯,刘君岑舫颇费苦心,左君益轩不辞艰难,诸同仁协力相助,如是告竣。”他双手作揖,连连向左益轩致谢。在左益轩洪亮的“开灯即是”和众人热烈的掌声中,数十盏灯泡同时亮了起来,市民们引颈而望,惊异万分,连连称奇。
民国初碧鸡坊街道两旁的电杆
石龙坝水电站给昆明带来电力后,电力对社会观念产生了巨大影响。从那以后,昆明人尝到了“水能点灯”的甜头,有钱人家开始纷纷改用电灯。耀龙电灯公司所在地的独口巷也因“办电送光明”有利于昆明,而改名为利昆巷。
石龙坝水电站建成后,人们在一车间大门上书楹联一副:
机本天然生运动
器凭水以见精奇
楣联为:皓月之光
这反映出人们对水电的最初认识。
在经历了22个月的凄风苦雨,建设近两年的石龙坝水电站终于投产发电了。3000盏电灯照亮了古城昆明,中国水电事业从此起步。
永垂不朽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