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至1974年初,在距长沙市中心4000米的东郊,发掘了三个汉墓。据传它是楚王马殷的墓地,故名马王堆汉墓遗址。在这个汉墓遗址中出土了一些稀罕的物品,即使在今天也未必能制作出来,尤其是该墓中的女尸竟然千年不腐,令人匪夷所思。
长沙出古墓
在2000多年前的汉朝,长沙是当时汉朝长沙国的首府。据《史记》和《汉书》记载:长沙相利仓在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病死。在2号墓发现了“长沙丞相”“侯之印”和“利仓”3枚印章,说明此墓的墓主是畎侯利仓。
1号墓的墓主为50岁左右的女性,墓内有“妾辛追”名章,专家推测墓主是利仓的妻子。3号墓的墓主为30多岁的男性,可能是利仓的儿子。3号墓出土的一件木犊写有“十二年十二月乙巳朔戊辰”等字,说明此墓下葬的年代是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要晚于1号墓和2号墓。
1号墓的墓坑最大,也最深,南北长19.5米,东西宽17.8米,下边是4层台阶,然后是斗形坑壁直到墓底。2号墓和3号墓的规模稍小些,下边只有3层台阶。3座墓的墓底和椁室周围,填满了木炭和白膏泥,上边再填土,然后夯实。
1号墓填木炭厚0.4~05米,总重量达1万多斤,密封程度较好,墓内的保存情况也较好。1号墓的棺椁也保存得相当完整,椁室庞大,有4层套棺,约用木材52立方米,而且是彩绘漆棺,色泽如新,漆绘的流云漫卷,各种各样的动物和神怪活灵活现,艺术水平极高。
经过挖掘整理,在这3座墓中,出土了500多件各种漆器,制作精致,纹饰华丽。这是目前发现汉代漆器中数量最多和保存最好的一批。器类主要有鼎、匕、盒、壶、钫、卮、耳杯、盘、奁、案、几和屏风等。
素纱禅衣薄如蝉翼
在1号墓出土了大量的丝织品,其中有一件非常轻薄的衣服,轻若烟雾,薄如蝉翼。该衣服袖长1.9米,衣长1.28米,还有很厚的袖圆,重量却只有49克,织造技巧极为高超,专家们给其命名为素纱禅衣。
据专家介绍,丝绸是动物蛋白质的编织物,极易腐烂,而像素纱禅衣这样完整保存2000多年的丝织品在世界上实在是绝无仅有!这是什么原因呢?一是防腐好,二是马王堆一号墓深埋密封得好。
像素纱禅衣这样非常轻薄的衣服,在当今的丝纺业中,想要做出同样的一件来,必须降低丝绸的厚度,而且要用最纤细的蚕丝织布。今天的人们在仿制素纱禅衣时,想做到像素纱禅衣一样轻薄,就用非常纤细的蚕丝进行纺织,却没能成功。原因是汉代的蚕种保留着许多野生特性,个体较小,蚕丝也极为纤细,而现在的蚕种都是许多年来不断杂交驯化出来的,体型肥大,已经吐不出纤细的蚕丝了。
专家们为了得到纤细的蚕丝,就采取了药物控制蚕的生长,并且培植了一批桑树,保证没有任何空气污染,而且聘了10名缫丝能手。经过努力,他们终于得到了纤细的蚕丝。然后经过织纺高手一道道复杂的工序,在1990年成功织出一件素纱禅衣的复制品。花费时间长达20年,而复制品竟然还是比汉代的素纱禅衣重了0.5克!
千年不腐的尸体
在发掘的1号汉墓中,出土了一具女尸,是该墓的主人辛追。尽管距今已2100多年,女尸身体各部位和内脏器官的外形相当完整,全身润泽,部分关节能活动,软组织也有弹性,并且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软骨等细微结构也保存较好,与新鲜尸体几乎一样,这在世界尸体保存记录中是十分罕见的。它不同于干尸木乃伊,也不同于尸蜡和泥炭鞣尸,是一具特殊类型的尸体,是防腐学上的奇迹。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女尸辛追2000多年不腐的呢?在女尸辛追出土时,发现棺材里注满了一种红色的液体。专家们认为,这种液体可能是辛追2000多年来不腐的原因。
经专家化验,这种红色液体能起到杀菌作用,使得尸体不腐。而红色液体中的有机汞(水银)含量较大,估计辛追生前喜欢服用丹药。
在古代中国,人们为了追求长生,炼丹术是主要的方式之一,而丹药含有汞,对人体是有害的,但汞也有杀菌作用。于是专家推测,辛追生前滥服丹药没能长寿,死后却因丹药的毒性让她的尸骨长久不坏。至于在红色液体中的许多中药成分,显然也有一定的防腐作用。
知识加油站
《汉书》,又称《前汉书》,“二十四史”之一。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实。
读故事长知识
也许小朋友会问:当时,比辛追地位高的人多得是,为什么他们的尸体没有这么新鲜地保留下来,而唯独辛追却保留下来了呢?对此,专家的解释是,辛追尸体周围的红色液体是一个偶然因素形成的。除了她生前服用过丹药起了一定的杀菌作用,又采取了防腐措施加了许多中药成分之外,当时的环境也一定很干燥,有利于保存尸体,加上棺木密封得不错,与外界空气隔绝,避免了细菌对尸体的侵蚀。此外,马王堆墓一直未被人“打扰”。这些因素让辛追的尸体奇迹般千年不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