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时期是中国电视事业的拓荒期,以北京电视台的建立为标志,中国电视事业开始起步。但无论是电视科技,还是整个社会的物质基础、文化氛围,都不足以构成良好的土壤,使电视节目快速进化到较为成熟的形态。相比欧美国家的电视发展情况,中国电视业显得原始粗糙。从节目形态看,电视业以能在艰苦的条件下制作出节目为最高追求,至于形式的分化与细化、内容的精心打磨还不可能达成,电视新闻评论也就没有可能出炉。但在描述中国电视新闻评论员的发展历程时,可以看到,尽管只是有所萌芽,有的节目确实包含了电视新闻评论的某些要素。1960年,北京电视台电视编辑部主任罗东在演播室,根据德意志民共和国电视台提供的材料评论柏林问题。北京电视台另外还播出了一些节目,虽然没有人物评论,但节目名称本身包含了价值判断,可谓是宽泛意义的评论,如1963年北京电视台汇编新闻资料片而播出的《美国黑人在觉醒》《世界反美浪潮日益高涨》等国际专题节目。“文化大革命”期间与其后直到1979年的过渡期,电视新闻的发展都处于停滞状态。
在政治第一、阶级斗争挂帅的这一时期,电视新闻节目的主要功能是担当党的喉舌和宣传工具,由于“极左”思潮盛行,加上较为紧张的国际环境,电视新闻节目以传达政治理念为主。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缺失当然意味着电视新闻评论员的缺席,但如果“从宽”处理,把罗东对柏林问题的评论看作一种新闻评论,或把前述的国际专题节目看作以编辑手法处理的新闻评论,我们可以认为,这一“新闻评论”是国家话语的直接呈现,是在政治挂帅的大环境下,主流话语对新闻节目的直接操控。媒体与新闻制作人员不带有自身立场,而是完全转述国家立场。从这一意义上说,虽然有着人身介入,但缺乏个人意见介入,使得新闻制作过程并没有加入“他们的理解”,国家政权才是这些新闻背后真正的“新闻评论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