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陈均远教授和他的学生黄迪颖在云南昆明附近发现了迄今最古老的毛颚动物化石,并将其研究成果发表在2002年10月4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这一发现为现代生物多样性形成于寒武纪早期这一科学推断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据悉,自1984年发掘以来,云南昆明附近和澄江等地的动物化石群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重大成就,这里为揭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事件,即为生命起源和早期生命演化研究提供了独一无二的科学窗口,因而也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观注。
这次在昆明海口寒武纪早期地层发现的毛颚化石标本十分完整,2.5厘米长,包括头、躯干和尾,头区外边缘具许多镰刀状颚刺,口边缘是小型齿状构造,躯干前端有一对头罩的肌痕,具侧鳍,形态和大小均与现生箭虫相似。这种相似性表明,生命树这一孤枝形态上在5亿多年漫长岁月里几乎没有发生重要的变化。有趣的是它在头部和尾部均具有几丁质的表皮,这一特征也可与现生箭虫类进行对比。
据悉,毛颚动物为自由游泳的肉食性海生动物,只有数厘米长,最大只有15厘米。毛颚又称箭虫,它是生命树中非常怪异的一个主分枝。毛颚动物是现生动物35个门中的一个门,尽管它只有120种,但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之前的毛颚化石仅发现于石炭纪,比这次发现的晚了两亿年。
毛颚类动物构造十分奇特,它三分的躯体和胚胎的分裂方式与包括脊椎动物在内的后口动物相似,但体腔的起源方式则与另一动物类别即原口动物相似。关于毛颚类基本构造,特别是早期发育方式为何会这样奇怪的原因,目前还是未解之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