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喀斯特地貌在中国的分布

喀斯特地貌在中国的分布

时间:2024-09-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区均有分布。在中国长江流域的l5个省及自治区内,四川省的石灰岩出露面积达l28062平方千米,远大于其他地区。高山喀斯特则主要分布在川西、藏东高原及河源地区的横断山脉。中国东北地区的地质和地理条件不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但那里分布着的面积达70 920平方千米的石灰岩是喀斯特发育的基础。

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的碳酸盐岩出露地区,面积为9l万~l30万平方千米。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区均有分布。广西境内主要是热带和亚热带喀斯特,贵州、云南、西藏多为高原喀斯特,高山喀斯特多分布在四川、云南和西藏等高海拔地区。

除了桂林和云南这些举世闻名的喀斯特地貌以外,在中国的华东地区(包括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和上海六省市),虽然出露地表的石灰岩仅占本区总面积的4.06%(27900平方千米),但仍旧孕育着形态各异的喀斯特地貌。在苏北、皖北地区发育着相对高度为l00~l50米、顶部浑圆的喀斯特丘陵;江西萍乡宜春一带出现了具有共同基座的短锥状峰丛;浙江天目山及皖南、赣北则为有少量溶洞的喀斯特化山地;喀斯特发育最为强烈的是福建西南部的龙岩、三明地区,不仅有类峰林、峰丘、溶斗等,还有长达数百米的喀斯特地下河。

在中国长江流域的l5个省及自治区内,四川省的石灰岩出露面积达l28062平方千米,远大于其他地区。湖北宜昌以西发育的喀斯特分布广、形态各异,且景观绚丽。在云贵高原、鄂西、湘中、湘西及桂东北以喀斯特谷(盆)地为主。高山喀斯特则主要分布在川西、藏东高原及河源地区的横断山脉。在寒冻风化和冰源冰川的影响下,石灰岩的喀斯特作用微弱,地表景观乃呈高山地貌特征,多为海拔4 000~6 000米的高山地。喀斯特大多分布在四川盆地的周缘,即秦岭、岷山、龙门山、大凉山、锦屏山、五莲峰一带,大部分为3500米以上的常态山地地貌,喀斯特景观仅出现在岩性有利的部位,为峰丛、峡谷的组合形态;在山间洼地处有大型洞穴和地下暗河出露;山原喀斯特的平均海拔为l000~l500米,大多分布在黔东北、鄂西、湘西、川东等地,长期的湿热气候和新生代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这一带的喀斯特发育得范围广、形态齐全,不仅有峰林喀斯特景观,还有峰丛峡谷和岭脊槽谷;海拔300~800米的峰林喀斯特广泛分布于湘南、桂东北一带,位于南岭山地西部,尤以桂林地区的峰林地貌为代表。那里群峰挺拔,峰丛林立,形态各异的喀斯特星罗棋布,地下洞系密集交织,洞中目不暇接的石钟乳、石笋、石帘、石幔、石瀑布、石葡萄、石花和潺潺流水与地表的秀丽山林相互映衬,构成了祖国大地上“奇峰、奇洞、美石”的奇葩

中国东北地区的地质和地理条件不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但那里分布着的面积达70 920平方千米的石灰岩是喀斯特发育的基础。由于气温、降雨、岩性、海平面的升降及海浪作用等条件,在东北南部一些地区便形成了风格独特的滨海喀斯特地貌景观。如果想见到约l0米高的呈群丛状分布的石芽,便要去辽东半岛南端的海滨地区了,那也是喀斯特作用的产物。

横亘中国西部的昆仑山东西绵延2500千米,经过科学工作者的多年考察和不懈努力表明,在东昆仑山无法形成大面积古喀斯特地貌。据考证,这是当年随青藏高原强烈抬升而产生增热效应和印度洋季风对这一地区影响的结果。尽管后期强烈的地质构造运动和严寒冰冻气候大大地改造和破坏了这些古喀斯特地貌,但在海拔4700~5300米的山地上部和4300~4800米的下部,早、晚两期的古喀斯特峰林、石芽、溶洞、溶蚀裂隙等依然清晰可见,它们与南部的唐古拉山的古喀斯特地貌遥相呼应,成为大地沧海桑田、天翻地覆巨变的历史见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