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气候因素
我国很多河流,尤其是位于东部季风区的河流,补给水源是以雨水为主。降水地区分布的规律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直接影响到了我国的河网密度,使之也具有由东南向西北减少的规律。因为降水有季节分配不均衡、年际变化大的特点,影响到河流年内及年际的径流量变化大。我国的很多大河都是东西流向,但锋面雨带的推移同时也具有纬向方向延伸的特点,使河流较易形成全流域并同时进入汛期。
在西部较为干旱的地方,内流河的最重要补给水源是靠永久冰雪融水,气温高低直接影响到径流量的大小。北方河流的补给水源中有季节性冰雪融水,河流通常会出现春汛。河流冰封期的长短也是由气温的变化决定的,在那些由低纬向高纬流向的河段,会因为气温的变化,甚至于出现凌汛。
2.地形因素
作为我国地势最高的地区,青藏高原由西向东、南、北方向降低。因此,这里的河流分属于太平洋、印度洋及北冰洋三大水系,这当中又以太平洋水系的面积为最大。
根据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可以分为三个阶梯,在阶梯上和分界线处成为河流发源地带。如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有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等;发源于第二阶梯东缘的有黑龙江、海河、辽河、滦河、西江等;发源于第三阶梯的长白山地、山东丘陵、闽浙丘陵等地的有鸭绿江、图们江、钱塘江、闽江等。所以,当某一阶段中的河流流经阶梯分界线的时候,就会形成一定程度的落差,所以水力资源相当丰富。
3.土质、植被因素
例如,黄土土质相对疏松,颗粒较细,耐冲性能差,再加上黄土高原上的植被覆盖太少,所以凡是发源或流经黄土高原的河流,含沙量都很高。但是在南方和东北地区的河流,因为植被覆盖率高,所以河流含沙量很低。
4.人类活动对河流的影响
人工开挖河道,裁弯取直以改变原有河道,修建跨流域的调水工程来变更径流的分布,还有修筑堤坝等都是很好的例子,都将对我国的水力资源起到促进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