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印度洋的气候特征

印度洋的气候特征

时间:2024-09-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印度洋气候的明显特征就是热带海洋性和季风性。印度洋的气候受温度的分布而改变。印度洋南纬40度以北的广大海域年平均气温为15~28℃。与同纬度的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域相比,印度洋的气温较高,因而被称为热带海洋。在南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中,全年降水一般在l000毫米左右。在印度洋北部,由于三面被陆地包围,因而几乎不受寒流的影响。印度洋气候最大的影响是气压系统。印度洋南部洋流的流向基本上较为稳定。

印度洋气候的明显特征就是热带海洋性和季风性。印度洋大部分位于热带、亚热带范围内,因而广阔的海域受气温的影响而变化,气温的分布也随纬度的改变而变化。因此,就形成了印度洋明显的气候特征。

1.气候特征

印度洋的气候受温度的分布而改变。印度洋南纬40度以北的广大海域年平均气温为15~28℃。而赤道地带全年气温为28℃,有的海域高达30℃。与同纬度的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域相比,印度洋的气温较高,因而被称为热带海洋。

在印度洋上,气温的分布是随纬度的改变而改变的。赤道地区全年平均气温约为28℃。在印度洋北部,夏季气温为25~27°C,冬季气温为22~23℃,全年平均气温25℃左右。其中阿拉伯半岛东西两侧的波斯湾和红海一带,夏季气温常达30℃以上,而索马里沿岸一带的气温最热季节一般不超过25℃。前者与周围干热陆地的烘烤有很大关系。对于后者,则是由于西南风吹走表层海水使得深层冷水上泛,进而使气温下降。

在印度洋南部,气温也随着纬度的改变而改变。夏季,印度洋南部的气温在南纬20度附近为25~27℃,南纬30度附近为20~22℃,南纬40度附近约15℃,南纬60度附近在0℃左右;冬季,印度洋南部的气温在南纬20度附近为22~23℃,南纬30度附近为15~17°C,南纬40度附近为12~13℃,南纬60度附近低至-10°C。由于温度的分布不均,印度洋的气候也有关着很大的变化。

印度洋气候特征还表现在降水量上。降水量最丰富的是赤道带,年降水量在2000~3000毫米。此外,降水季节分配也比较均匀:印度洋北部,一般年降水量2000毫米左右,其中2/3的降水集中在西南风盛行的夏季,而东北风盛行的冬季,降水量较少,是热带季风分布区。在红海海面和阿拉伯海西部,全年降水都很少,年降水量100~200毫米,为热带荒漠气候区。在南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中,全年降水一般在l000毫米左右。由此可见,印度洋赤道带年降水量较为丰富,南北印度洋年降水量分配较为均匀。

按照大气流的基本特征,印度洋可划分为4个气候带,分别为:

(1)南纬10度以北,为季风气候。夏季(5~10月)强劲的西南风从海洋吹向大陆,风速可达12千米/秒;冬季(10~4月)北风和东北风从亚洲大陆吹向海洋。孟加拉湾和东阿拉伯海的年降雨量在1016毫米以上,但西部海域还不到254毫米,赤道地带平均达1778毫米。夏季气温在25~28℃,但在非洲东北岸由于受到索马里寒流的影响,使得气温降至23℃;冬季气温北部为22℃,赤道以南仍在25~28℃。

(2)南纬10度~30度,为东南信风带。北部年降雨量为203毫米,南部为102毫米。北部的夏季平均气温为25℃,冬季略高;在南部,夏季为16~17℃,冬季为20~22℃。

(3)南纬30度~45度,为西风带。全年平均气温呈现向南递减的趋势;冬季北部为20~22℃,南部为10℃;夏季北部为16~17℃,南部为6~7℃。

(4)南纬45度以南,为副极地气候。夏季(12月~2月)平均气温北部为6~7℃,靠近大陆为-16℃;冬季的相应气温在-4~10℃之间。自北至南年降雨量在500~1000毫米。

印度洋表层水温受季节影响而变化不大。孟加拉湾为25℃,南极海域为-1~0℃。含盐度一般在32~37%,超过37%的只有邻近红海及波斯湾的大洋西北海域。南极大陆海岸地带的冰川,在1~2月时融解、断裂入海,形成冰山,可漂移至南纬40度的海域。南纬10度以北的洋流流向在季风的影响下,随着季节而改变。在阿拉伯海,夏季形成顺时针方向环流,冬季形成反时针方向环流;赤道以南的洋流全年保持稳定。南印度洋的洋流是逆时针方向环流的,主要由南赤道洋流、南印度洋洋流、尼德尔角洋流和西澳大利亚寒流组成。

2.气候的形成因素

(1)地理位置

由于印度洋北部与亚洲相毗邻,因而会受到季节的变更使得海陆热力出现差异,进而造成气压梯度的变化以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形成了世界上显著的热带季风气候。印度洋主体位于北纬30度到南纬40度之间,获得了较多的太阳辐射热量,因而气温高。在印度洋北部,由于三面被陆地包围,因而几乎不受寒流的影响。而澳大利亚向南突出只到南纬35度,从而使得大洋东岸寒流发育程度和影响范围都较小,这样就使北部的热带海洋性气候有所加强。

(2)大气环流

印度洋气候最大的影响是气压系统。印度洋上分布的气压主要有:印度低压、赤道低压、蒙古高压和南印度洋副热带高压。冬季(1月),在蒙古高压影响下,印度洋北部吹东北季风,与东北信风风向一致,这时印度洋北部气温较低而少雨,印度洋南部吹东南信风,东北季风和东南信风在赤道附近相遇,就形成了强烈多雨的热带辐合带。到了夏季(7月),太阳直射点北移,此时印度低压就取代了蒙古高压,那么来自南印度洋副热带高压的东南信风,经过高温高湿的赤道海域,进入印度洋北部时转为西南季风。由于受到气温增高的影响,因而降水量也会大大增加。

3.水文特征

受洋流影响就是印度洋水文最大的特征。在印度洋上,北部和南部的洋流系统也是不同的。

(1)北部

在印度洋北部,由于受到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因而形成了较为特殊的季风环流。

冬季(1月),在印度洋北部吹的是东北季风,由于受地球转偏向力的影响,北部孟加拉湾的海水自东向西流,之后受到阿拉伯半岛的阻碍,进而转向西南流,这支洋流称为索马里季风洋流。这支洋流穿越赤道,往东南前进与南赤道暖流部分海水相遇,在南纬5度~6度间形成自西向东流的赤道逆流。当这支洋流流至苏门答腊岛西岸时,部分海水转向北流,进而使孟加拉湾西流的海水得到了补偿,形成了逆时针方向的环流。

夏季(7月),在印度洋南部吹的是东南信风,进而使南赤道暖流向西流至科摩罗群岛附近并分为两股。这两股洋流,一股南流称莫桑比克暖流,另一股北上,在西南季风的吹送下向西北转向东北流,西南季风将索马里沿岸表层水吹走,深层冷水上泛,水温降至27℃,这支洋流称为索马里寒流,正是由于它,才使索马里和阿拉伯半岛西岸干燥少雨。索马里寒流流经阿拉伯海进入孟加拉湾,后经苏门答腊岛附近南流,补偿南赤道暖流西流的海水,成为北部印度洋顺时针方向的环流。

(2)南部

印度洋南部洋流的流向基本上较为稳定。南赤道洋流自东到西横穿印度洋,直达马达加斯加岛附近,一部分由北绕过该岛,穿过莫桑比克海峡南流,称莫桑比克暖流;另一部分直接沿岛南下,称为马达加斯加暖流。这两股暖流在马达加斯加岛西南汇合后,沿着非洲东海岸南流,直至厄加勒斯角附近,称厄加勒斯暖流。到南纬40度附近,厄加勒斯暖流汇入南印度洋的西风漂流,流向澳大利亚西南海域。其中大部分继续向东流进太平洋,小部分沿大陆西南海流去,因而形成印度洋南部的逆时针环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