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昕彦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本科生
1 原理
20世纪60—80年代,神经科学家们在脑的一个神经结构——海马中发现了长时程增强效应(LTP)。于是许多人都认为海马极可能就是脑的专职“记忆中枢”。经过后来的研究,科学家们又在其他神经结构中发现了LTP现象。这就需要科学家们拓展思路。似乎记忆并非存储于大脑的某个特定区域,即认为记忆储存是弥散性的,也就是说,记忆分布在整个大脑。除了LTP,科学家们还发现反响回路和突触结构也记忆两种与记忆相关的脑神经机制。
对记忆的脑神经机制有了初步了解,那么记忆形成的生物化学机制又是怎样的呢?
近年来,关于记忆蛋白的研究十分热门。科学家们在老鼠的大脑中发现了一种蛋白,这种蛋白存在于负责回忆恐惧的脑区。通过移除这种蛋白质,就能够永久删除老鼠的创伤性记忆。如果我们弄清楚了外部刺激如何影响蛋白的形成,那么我们就离读取记忆近了一大步。此外,RNA,DNA和一些激素可能也在记忆形成中起了作用。
2 应用领域与前景
目前科学家们还没有弄清楚记忆的形成机制,况且不同种类的记忆(如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形成机制有着较大的区别。因而在短期内,恐怕人类是不能对记忆进行读取了。而且人类会遗忘,记忆也有可能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形或残缺。如果只能读出这样的记忆,那么其意义就要大打折扣了。
读取出来的记忆可以用来帮助公安部门调查案件,以还原现场。如果我们将记忆像电脑硬盘中的数据那样储存起来,或许还可以帮助未来的历史学家进行研究。个人或其他组织若出于个人目的希望将某个事件永久记录下来,则也可以使用该项技术。我们还可以用这项技术帮助人们进行心理治疗,譬如说对一些不好的记忆进行删除或修改。
但我们必须要牢记一点,就是这项技术的运用建立必须在本人同意的基础上。记忆可以说是人最重要的隐私了,如果记忆被泄露,可能会对个人生活产生十分严重的影响,那时,一些科幻电影中令人毛骨悚然的场景可能就要真的发生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