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立明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副教授
赵连城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工程院院士
1 系统原理和结构特点
图1 (a)光纤光扫描内窥镜结构示意图(双包层光纤用于激发和聚集) (b)探针结构示意图 (c)探针末梢外形像,由压电换能器管(PZT)、光纤扫描器和图像输入镜组成,套皮下管,外径2.4 mm[1]
采用双包层光纤和单光子带隙光纤,通过双光子荧光(TPF)和二次谐波振荡(SHG)成像技术研制成柔性全光纤3D(三维)非线性光扫描内窥荧光成像和光量子治疗一体化集成系统。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的发光效应,在活体细胞组织中观察和研究基因的分子生物学过程,无组织伤害性,通过观察发光效应分析细胞、分子、基因的活动,跟踪活体细胞内部和外部分子的实时变化,查明化学反应在细胞、组织之间的传递过程。实现以光学截面显示深层分辨活体细胞显微像,用非线性光学成像排除自发荧光干扰和焦外光损伤,使细胞自体荧光几乎不存在,图像清晰,以荧光信号示踪,在亚细胞层次进行活体观测,成像灵敏度高,无组织创伤,可多次重复在不同时间检测自身对照。在五分钟内实现快速扫描成像,并可在同一体内获得一定时间内的完整数据,减少个体差异,实现病灶的精确定位,连续观察,并能在分子量级探明疾病产生机制及特征,组织穿透力强、生物相容性强、发光性能稳定、靶向明确,活体组织穿透深度达到2 cm以上,稳定性超过48 h。
2 癌症早期诊断
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成像构成的分析检测系统,可定量分析目的基因的表达水平,通过基因的分子生物学分析,查明目的基因在肿瘤细胞内的位置和量的变化,可以照亮癌症早期肿瘤萌生的特征,观察有害细菌的生长,研究者如同在电视旁通过“现场直播”观察被标记蛋白的运动、定位、互动等。研究目的基因在肿瘤病发生的早期过程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为肿瘤病检查上皮组织细胞和亚细胞达到适时鉴别,并可与高数值孔径的微型棱镜组合,达到细胞间的结构分析趋近本质,为光量子治疗奠定基础。
图2 吖啶橙橘状脑部组织深层分析双光子荧光像[2]
(a)深度10μm
(b)深度50 μm
(c)3D叠层双光子影像显示出从表层到底层细胞密度渐增
3 光量子治疗前景
介入性光量子治疗是采用特定的宽光谱强脉冲光照射病灶,通过新型靶向光敏物质,产生光化学作用,使光照下由基态激发所吸收的能量量子化有利于促进细胞再生。将分子内窥荧光成像和光量子治疗光纤器件形成一体化集成系统,将实现内脏器官癌症等重大疾病的早期检测,病灶的精确定位、靶向量子治疗与实时在线跟踪等功能一体化。
【注释】
[1]Yicong Wu, Yuxin Leng, et al.Scanning all-fiber-optic endomicroscopy system for 3D nonlinear Optical imaging of biological tissues[J].Optics Express, 2009, 17(10):7907–7915.
[2]Yicong Wu, Yuxin Leng, et al.Scanning all-fiber-optic endomicroscopy system for 3D nonlinear Optical imaging of biological tissues[J].Optics Express, 2009, 17(10):7907–791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