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第九课·基本防护训练

·第九课·基本防护训练

时间:2024-09-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司机要把车辆驶到马路支线停放,以免影响消防、救护及紧急车辆的行驶。声时,表明炸弹已接近地面,采取上述措施,可以减少对人员的杀伤。一旦听到毒袭警报,有防护器材的人员应立即进行全身防护。① 穿着顺序是应先戴面具后穿防毒衣,准备通过沾染地段时,常常是提前穿好防护衣、靴,进至毒区边界前戴好面具和手套,为的是最大限度保存体力和作业能力。紧急状况下,可省去消毒手续隔衣注射,以免延误时机。

一、防空警报信号训练

主要是了解防空警报信号规定,学会防空警报信号识别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1. 防空袭警报的识别

防空袭警报的信号有:预先警报、空袭警报、解除警报三种。

预先警报:鸣36秒、停24秒,反复三遍为一个周期,时间3分钟。这类警报是预先告知城市居民,敌人可能对城市进行空袭,告诫人们提前做好空袭的各种准备。

空袭警报: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为一个周期,时间3分钟。这类警报是在敌机或其他空袭兵器已经临近城市上空,空袭行动即将或已经开始,通知人们迅速采取疏散、隐蔽等防护措施,以防止遭受空袭或疏散至指定位置。

解除警报:连续长鸣3分钟。这类警报是告诉居民敌机空袭已结束,可以组织抢险抢修、自救互救,消除空袭后果。

2. 防空袭警报的具体应对

听到预先警报时:室内人员要关闭门窗,切断电源,熄灭炉火,关闭煤气、液化气等,准备好个人应急包,随时准备紧急疏散、掩(隐)蔽。

个人防空应急包应配齐下列物品:少量饮用水、食品、急救药品及消毒液、换洗衣服、手电筒、身份证。有条件的人员最好配备防护器材。应急包应放在固定明显的地方,便于紧急情况下取用。应急包内物品要及时更换,保持有效。

听到空袭警报时:携带好个人防护器材,就近就地进入人防工程掩蔽或利用有利地形进行疏散。要做到“静、拉、熄、关、带、进”。 静:沉着冷静; 拉:拉断电源; 熄灭炉火; 关:关闭门窗、煤气;带:携带个人防护用具和必需生活用品; 进:迅速进入附近(模拟)人防工程。

听到解除警报:应有序地离开防护工程和疏散地点。

总的来说,敌空袭阶段,做好以下防护:

① 室内的人员和居民。应尽量到附近的地下室、楼房底层、走廊或钢筋混凝土楼梯下等跨度较小的坚固建筑物内隐蔽。不可站在露天或窗口观望,以免被震碎的玻璃打伤或被弹片击伤。

② 在街道上的行人。当获悉空袭信号时,要尽快离开危险房屋、高压电线、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就近迅速向地下室、地铁、车站等较为安全的地带转移。

③ 凡在市内行驶中的公共汽车、电车及其他车辆,得知空袭信号后,应立即靠边停止运行,进行疏散隐蔽。司机要把车辆驶到马路支线停放,以免影响消防、救护及紧急车辆的行驶。载有危险物品的车辆,要行驶到远离楼房住宅的安全地带停放。

④ 厂矿、企业、机关、商店、影剧院及车站码头的人员,除必须坚守岗位的人员外,听到空袭信号后要镇定自若,听从指挥,切不可惊慌失措,要有秩序地向防空工事、地下、半地下室等便于隐蔽的地带就近隐蔽。

⑤ 在郊外空旷地的人员。在听到空袭信号后,要选择就近便于隐蔽的低洼地、路沟、地坑、大树下疏散隐蔽。如果发现敌机或导弹将在你附近投下或爆炸时应迅速就地卧倒。卧倒时面部向下,掩住耳、张开口、闭上眼、胸和腹部不要紧贴地面,以防震伤内脏及头部器官。当听到炸弹发出“嘘……”声时,表明炸弹已接近地面,采取上述措施,可以减少对人员的杀伤。

二、核爆炸初期的防护训练

1. “瞬间卧倒”训练

在瞬间卧倒时,头夹于两臂间;双手交叉于胸下,两腿并拢夹紧;双肘前伸支起,闭嘴闭眼憋气;胸部离开地面,重点保护头部。

2.室外人员防护动作训练

快——见闪光忌看火球、反应快;

利——就近利用地形地物;

避——避开易燃易爆、高层建筑物等;

卧——背向爆心卧倒,利用地物时则可横向卧倒;

戴——冲击波过后穿戴防护器材;

进——进入地下或人防工程。

3.室内人员防护动作训练

快——见闪光忌看火球、反应快;

利——利用桌下、墙根、墙角等处隐蔽;

避——避开门窗以免玻璃片伤害;

卧——迅速卧倒;

戴——冲击波过后,穿戴防护器材;

进——离开室内和杀伤破坏区进入人防工程。

三、通过放射性沾染区的防护训练

1.识读标志牌、报告沾染区的基本情况

识读、进行情况报告,包括:沾染性质、方位、范围、程度、时间等。

2.根据污染情况,迅速作好个人防护准备

利用个人携带的简易防护器材,扎“三口”(领口、袖口、裤口),准备通过沾染区。

3.根据建筑物、树林、道路、洼地、障碍物的情况,选择行进路线

路线选择应着重考虑路面情况、风向、沾染程度等。

4.通过沾染区后的防护动作

① 利用消除场地的器材进行沾染服装的消除;

② 防护器材的解卸顺序及处理;

③ 利用消除场地的器材进行局部皮肤消毒。

5.快速通过污染区

通过污染区时动作要快,脚步要轻,人员要保持一定距离,尽量减少扬尘。

四、防护器材使用训练

主要是掌握制式防毒面具、防毒衣的穿脱方法和要求。

1. 防毒面具的使用

(1)防毒面具的检查

按程序取出面具进行检查消毒。说出部件名称,是否合格。若合格,则装入袋内,按右肩左斜方携带,处于待用状态。

防毒面具的使用

(2)佩戴防毒面具50米跑训练

听到“戴面具”的口令后,立即闭眼,左手握面具袋底部,将其转到身体的左前方,右手打开袋盖,取出面罩,抓住头带和罩体的上部,迅速把面罩移到胸前;用双手将头罩撑开,拇指在内,拉开头带,下颚微伸出,用面罩套住下颚,接着双手由下向上,由前至后移动头带,用力呼出一口气,睁开眼睛。然后通过50米跑,进行感觉体验,检查佩戴效果。

(3)脱除防毒面具装袋

听到“脱面具”的口令后,左手大拇指插入头带垫,握导气管上端和通话器的下部,由后至前,由上至下脱下面罩,整理面罩,整理面具,装入面袋内。

2. 防毒衣的穿脱

一旦听到毒袭警报,有防护器材的人员应立即进行全身防护。穿防毒衣的动作要领可概括为:卸、展、穿、戴四个字。

(1)卸

卸下自己的物品和防毒面具、防毒衣。

(2)展

左手扶防毒衣袋,右手打开袋盖取出防毒衣,顺势向前展开防毒衣。

(3)穿

两手撑开胸颈布,分别将左右腿伸入裤管,借两臂的上翻动作把防毒衣穿上,自上而下系好带子。

(4)戴

戴防毒面具、衬帽,包好头罩,戴好手套

脱防毒衣时按相反顺序进行,要避免未染毒部位与染毒部位接触。

3. 防毒面具与防毒衣配合使用的要求

当面具、皮肤防护器材配合使用时,必须注意:

① 穿着顺序是应先戴面具后穿防毒衣,准备通过沾染地段时,常常是提前穿好防护衣、靴,进至毒区边界前戴好面具和手套,为的是最大限度保存体力和作业能力。

② 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气密,佩戴时要注意气密,使用过程中保持气密。

五、生、化毒剂防护训练

主要是学会救护中毒同伴的基本操作,掌握帮助同伴戴防毒面具以及学会注射急救药的方法要领。

1. 给中毒同伴戴防毒面具

施救者在中毒同伴的侧后方,让中毒者靠在自己的身上,取出面具,按要领戴好防毒面具。如果头部有外伤,可剪断头带或撕破头盔后部,用绷带使面具与面部密合。

2. 给中毒同伴注射急救针和皮肤消毒

(1)注射解磷针

解磷针内装有11号抗毒药,能有效救治神经性毒剂及有机农药引起的中毒,可供自救互救时使用。其使用要领:取下防针帽,用拇、食、中三指持针头底部,迅速将针头垂直向下插入中毒者肌肉发达部位(臂部外侧、大腿、上臂三角肌),深约2厘米。用拇、食、中三指折断安剖瓶细颈划线处,药液即自动注入肌肉。等药液刚好流尽时,迅速拔出针头。紧急状况下,可省去消毒手续隔衣注射,以免延误时机。

(2)皮肤消毒

皮肤消毒的顺序一般是吸、消、洗。具体做法是:人在上风向,先脱去并封存染毒的服装,再对暴露或怀疑染毒皮肤消毒。用棉花蘸取消毒液,从外向内对染毒部位进行擦拭消毒。没有专门的消毒液时,可用小苏打水(碳酸氢钠水溶液)或肥皂水代替。消毒后视情况脱除面具,再对皮肤进行卫生处理,沐浴或用毛巾浸净水擦洗。洗消过程中,人员要注意逐步由染毒区转移到安全区,洗消污水要集中处理,不要乱倒。

六、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训练

主要是掌握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和技能,增强互救能力。

1. 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要领:先将伤员仰卧、颈下垫高,头尽量后仰,使呼吸道变直。急救者跪在伤员一侧,托起下颌,以防止舌下坠阻塞呼吸道。张开伤员口唇,有条件时在嘴上盖2~3层纱布,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伤员鼻孔,以防漏气。用另一手轻按伤员环状软骨以压迫食管,防止空气入胃,急救者深吸一口气,对伤员口内用力吹入,直到看见胸部膨起为止,吹气后立即离开伤员的口,放松鼻孔,让肺内气体自然排出,如此有节奏地反复进行,每分钟14~16次,直到伤员自动恢复正常呼吸为止。如吹气时伤员胸部无起伏,可能是上呼吸道不畅通或手法不对,应及时查明原因。

2. 仰卧压胸法

要领:使伤员仰卧,头向一侧,尽可能将舌头拉出,背部垫枕,使胸部凸出,上肢放在身体两侧。急救者跪在伤员大腿两侧,面向伤者头部,两手分别放在伤员乳房下面,大拇指向内,靠近胸骨下端,其余四只向外,压迫伤员胸部,使肺中空气排出,然后放松,胸部自行弹回,使空气吸入,如此有节奏地进行,直到恢复正常呼吸。

3. 胸外心脏按压法

要领:让伤员仰卧,解开衣服露出胸廓,在正中间的地方,摸到一块狭长的骨头,即胸骨。胸骨下正是心脏。急救员右手掌面按压在胸骨下二分之一处,也正是两乳头中间处,左手放在右手上,呈交叉式,以帮助右手用力。开始时用力压下,使胸骨下陷3厘米左右,使心脏将血压血管中,形成心脏的收缩;然后放松,即压力解除,胸骨还位(手不必离开胸部),形成心脏的舒张,如此一压一松,反复有节奏地进行,每分钟约60次。

做胸外心脏按压时,常常与人工呼吸一起进行,因为它们不但没有矛盾,而且进行起来十分协调:一个人做心脏按压,另一个人做口对口的吹气。为了使操作顺利进行,伤员躺卧的地方,必须有较硬的东西垫着,如平直的木板或平整的地面,以便救护人员用手在伤员胸廓上按压时,背面有硬物支撑。

人工呼吸、心脏按压注意事项:

① 进行人工呼吸时应先揭开伤员内外衣服,如果口腔有假牙、泥土或血块黏液等,应立即取出,以免阻塞呼吸道。如果舌头后缩有可能阻碍呼吸道时,应将舌头拉出,固定在口腔外面,以保证呼吸道畅通。

② 施行人工呼吸时,用力不可过猛,以免损伤肺部,人工呼吸的速度不可过慢或过快,每分钟14~16次为宜。

③ 口对口人工呼吸与心脏按压同时进行时,两名抢救人员进行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频率应按4∶1进行,如果按压60次,则吹气15次。按压动作要稳健有力,均匀规则,压下、放松的时间相等,避免用力过猛,以防吹破肺泡

七、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伤员训练

主要是学会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伤员四种主要的救护技术,基本掌握自救互救的操作技能,培养互相帮助、互相救护的意识。

1. 止血

动脉出血时,在血管上方压住出血的动脉血管,采用压迫止血。静脉出血时,应在出血处静脉血管下方加压;毛细血管出血,宜在出血处加压包扎。其中动脉出血速度快、量大,是止血的重点。止血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指压止血法

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临时止血法,多用于头颈部及四肢的动脉止血。其要领是在出血的近心端,用手指将动脉压在骨骼上达到止血的目的。

(2)加压包扎止血法

其要领是当发现较大伤口时,可先用纱布块或急救包填塞,再用棉团、纱布、毛巾等折成垫子,放在出血部位的敷料外面,用三角巾、布条加压包扎,利用其压力止血。

(3)止血带止血法

其要领是遇到四肢大出血,可用止血带、绷带或布条扎紧出血伤口,但每隔15分钟左右,要放松止血带几分钟,然后再扎紧伤口,以免发生残缺血坏死。

2. 包扎

① 包扎在现场救护中应用很广,具有止血、保护伤口、防止感染、扶托伤肢和固定垫料、夹板等作用。为了确保包扎效果,包扎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快:发现伤口要快,包扎伤口要快。准:包扎部位要准确。轻:动作要轻,不要碰撞伤口,以免增加伤口流血和疼痛。牢:包扎牢靠,松紧适宜,打结时避开伤口。

② 常用包扎方法有三角巾包扎、毛巾包扎等。三角巾包扎

三角巾头部包扎

三角巾胸部包扎

三角巾腹部包扎

三角巾肩部包扎

三角巾肩部包扎

三角巾包扎方法法:将三角巾底边折叠约二指宽,置于前额齐眉边,顶角向后覆盖头部,两底角经两耳上缘向后拉,在枕部压住顶角折入底边内,两底角左右交叉绕到前额打结。毛巾包扎法:将毛巾横放头部,其前边包住前额,把两个前角拉向耳朵上缘至枕后打结,然后再把毛巾的两个后角反折压住前角扎结之上,左右交叉返至前额打结,如长度不够,可加扎一小带。

3. 固定

① 前臂骨折(夹板固定法)。用两块长短合适的夹板(木棒)分别放在前臂掌侧,用绷带、手巾或手帕绑扎固定,再用三角巾将前臂悬吊于胸前。

② 上臂骨折(无夹板固定法)。用宽带将上臂固定于胸前,再用三角巾将前臂吊起来。

③ 小腿骨折(夹板固定法)。将夹板(长度等于自大腿中部到脚跟)放在小腿外侧,垫好布垫后用布带分段固定,脚部用“8”字形绷带固定。

④ 大腿骨折(夹板固定式):用一块相当于从脚跟至腋下的夹板放在伤肢外侧,在伤脚和骨突处夹垫好后,用5~7条绷带分段固定。固定好后,健肢移向伤肢并列。肢部用“8”字形绷带固定。

4. 搬运伤员

常用的搬运方法有单人搬运、双人搬运、三人搬运和担架搬运4种。

(1)单人搬运

①扶持法:扶持的人站在伤员的一侧,让伤员的一只手挽

搬运方式

抱持法

单人搬运

拖行法

背负法

多人搬运法

三人搬运

多人搬运法示意图着救护者的脖子;然后一手握着伤员从肩上搭过来的手腕,一手从伤员的背后抱住他的腰,使他的身体靠在自己的身上,搀着前进。

②抱持法:一手托住伤员的背,一手托住伤员的大腿,然后将他抱起。

③背负法:抢救者将伤员背于身后,用双手抱住大腿,令伤员双手抱住救护者颈部。

(2)双人搬运

①椅托式:两个人在伤员两侧对立,三手相握作椅托,另一手臂作椅靠,使伤员坐在相握的手上,并使伤员的手分抱两人的脖子。

②轿杠式:两人对立,屈膝跪下,各以右手握住自己的手腕,又以左手握住对手的右腕,搭成轿杠形,让伤员坐上。

③拉车式:一人在伤员的头部那边,两手插到伤员的腋下,把他抱在怀里;一人在伤员的足部那边,站在伤员的两腿中间,两人同时慢慢把伤员抬起,前面的人迈开左脚,后面的人迈开右脚,快慢相同,稳步前进。

(3)三人搬运

三人并排,单膝跪在伤员的同侧,轻轻将伤员平卧抬起,紧抱在胸前,齐步一起前行。这个方法平稳,而且比较省力。

(4)担架搬运

把伤员移上担架,头部向后,脚部向前;前面的人迈开左脚,后面的人迈开右脚,快慢相同,平稳前进;向高处抬的时候(如上台阶),抬前面的人,手要放低,腿要弯着走;抬后面的人要抬到肩上,或用手高举抬起,务使担架两头高低不要相差太大。向低处抬的时候,与上面的方法相反。

六、简易防护

简易防护器材是指在缺少制式防护器材的情况下,利用日常生活用品或用简便器材制作个人防护器材。作为应急措施,它在较短时间内能保护眼睛、呼吸道和全身皮肤免受某些毒物的伤害。

1. 眼睛的保护

如遇到对眼睛有刺激的有害气体可戴与皮肤密合的游泳镜,直接保护眼睛免受刺激。也可用透明塑料膜袋包住头部,用毛巾扎住颈部,在口鼻处开孔戴上口罩透气,既可对眼睛防护,也可对呼吸道防护。

2. 呼吸道的防护

用浸碱口罩和带有面罩的简易过滤罐,在浓度不高的染毒区对呼吸道有比较好的防护作用。

3. 皮肤的防护

可利用雨衣、塑料布、塑料薄膜、帆布、油布、棉大衣等遮住身体各部位,手可戴上各种手套,脚可穿上雨鞋、皮鞋等,都能起到防护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