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叶片多样性

叶片多样性

时间:2024-09-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叶面积最大的为125.3 cm2,是勐腊县瑶区乡沙仁村委会南贡山村小组编号ML2014-159南贡山2号大茶树(苦茶);最小的为10.6 cm2,是景洪市勐旺乡补远村委会科联村小组龙潭旁编号JH2014-076科联大茶树(普洱茶)。尤以大叶为主,共243株,占总样本数的47.74%。由表3-13得出,叶片色泽绝大多数为绿色或深绿色,共543株,占总样本数的93.46%。其中,野生型古茶树共36株,占野生型样本数的100%;栽培型古茶树共537株,占栽培型样本数的98.53%。

(一)叶片大小

由表3-9可知, 574株古茶树的叶片大小均存在一定差异性,主要表现:野生型古茶树在叶长、叶宽和叶面积等3项指标的极小值、极大值、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等5个数值均大于栽培型古茶树,而在长宽比和叶脉对数等2项指标中,野生型古茶树和栽培型古茶树均没有明显的差异性。其最具特异性的古茶树如下:

574株古茶树中叶片最长的为22.0 cm,是勐腊县瑶区乡沙仁村委会南贡山村小组编号ML2014-159南贡山2号大茶树(苦茶C. assamica var. kucha);最短的为5.2 cm,是景洪市勐旺乡补远村委会科联村小组龙潭旁编号JH2014-076科联大茶树(茶C.sinensis)。

叶片最宽的为8.6 cm,是勐腊县瑶区乡沙仁村委会南贡山村小组编号ML2014-156南贡山3号大茶树(苦茶);最狭的为2.5 cm,是勐腊县易武乡曼乃村委会老街村小组编号ML2014-061老街小叶茶(茶C.sinensis)。叶面积最大的为125.3 cm2,是勐腊县瑶区乡沙仁村委会南贡山村小组编号ML2014-159南贡山2号大茶树(苦茶);最小的为10.6 cm2,是景洪市勐旺乡补远村委会科联村小组龙潭旁编号JH2014-076科联大茶树(普洱茶)。

长宽比最大的为3.6,是勐海县格朗和乡帕宫村委会南莫上寨村小组编号MH2014-MH068南莫上寨大茶树(普洱茶);最小的为1.8,分别是景洪市勐龙镇勐宋村委会曼加干村小组美富村编号JH2014-048曼加干边4号大茶树(普洱茶)、景洪市勐旺乡补远村委会科联村小组龙潭旁编号JH2014-076科联大茶树(茶)和勐海县勐阿镇贺建村编号MH2014-208贺建大茶树(普洱茶)。

叶脉对数最多的为18对,是勐海县布朗山乡班章村委会老班章村小组编号MH2014-336老班章3号大茶树(普洱茶);最少的为6对,是勐腊县象明乡倚邦村委会曼拱村小组编号ML2014-121曼拱7号小叶茶(茶)。

表3-9 茶树叶片差异性

由表3-10得出,叶面积大小,绝大多数为大叶、特大叶和中叶。尤以大叶为主,共243株,占总样本数的47.74%。其中,野生型古茶树共24株,占野生型样本数的70.59%;栽培型古茶树共219株,占栽培型样本数的46.11%。

表3-10 叶片大小

(二)叶形

由表3-11可以看出,古茶树叶形绝大多为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共481株,占总样本数的93.76%。其中,野生型古茶树共32株,占野生型样本数的96.97%;栽培型古茶树共449株,占栽培型样本数的93.54%。另外,近圆形、卵圆形和披针形在野生型古茶树和栽培型古茶树中占的比例均很小。

表3-11 叶形

(三)叶背茸毛

由表3-12得知,古茶树叶背茸毛均存在较大的差异,野生型古茶树以无毛为主,共31株,占野生型样本数的86.11%,占总样本数的5.34%;栽培型古茶树主要以少毛和多毛为主,共535株,占栽培型样本数的98.17%,占总样本数的92.08%。

表3-12 叶背茸毛

(四)叶色

由表3-13得出,叶片色泽绝大多数为绿色或深绿色,共543株,占总样本数的93.46%。其中,野生型古茶树共34株,占野生型样本数的94.44%;栽培型古茶树共509株,占栽培型样本数的93.40%。

表3-13 叶色

(五)叶面

由表3-14得出,叶面绝大多数为平、微隆起和隆起,共573株,占总样本数的98.62%。其中,野生型古茶树共36株,占野生型样本数的100%;栽培型古茶树共537株,占栽培型样本数的98.53%。

表3-14 叶面

综上所述,栽培型古茶树与野生型古茶树在叶背茸毛方面有明显差异,而其他叶片性状则无明显差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