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专题询问现场目击记

专题询问现场目击记

时间:2023-03-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此次专题询问以环保厅为应询牵头部门,这些主要负责人为应询答问人,受省政府委托回答询问。省人大常委会首开专题询问,议题又是备受关注的大气污染防治。2个小时,8名委员询问。不管是询问现场犀利发问,还是站起来争取提问机会,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履职态度都令人欣慰。让专题询问现场“活起来”梁荣合《专题询问现场目击记》描述的是山东省人大常委会首次开展专题询问的现场,专题询问的议题是大气污染防治。
专题询问现场目击记_第25届中国人大新闻奖获奖作品选

山东人大 李宗彦

5月30日,济南。山东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首次开展专题询问,直指“大气污染防治情况”,破解人民群众的“心肺之患”、“呼吸之痛”,瞩目“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生态梦。

“严阵以待”的答问人

上午8点40分,距会议开始还有20分钟,主席台对面第一排已经座无虚席。在此就座的是前来应询的省环保厅、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住建厅、省交通运输厅等15个部门或机构的主要负责人。

他们相互没有多少寒暄,有的在专注地看着资料,有的不时在资料上写写画画,有的侧身招呼随行工作人员说着什么,有的在凝神细思。此次专题询问以环保厅为应询牵头部门,这些主要负责人为应询答问人,受省政府委托回答询问。

对他们而言,今天的会议像是一场考试。在5月5日召开的专题询问协调会上,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贾万志有言在先,“只能告诉应询部门大致内容和范围……但‘考题’不能提前透露……否则,一问一答,照本宣科,把询问搞成了按脚本导演的一场表演,就失去了专题询问的本意和初衷。”

省人大常委会首开专题询问,议题又是备受关注的大气污染防治。双重新闻效应下,这次会议成了媒体的“大餐”。会场里,“长枪短炮”云集,省内主要媒体悉数到场,一些中央媒体驻鲁单位也派来了记者。记者起身离开记者席几分钟,再回来就没座位了。后来,《齐鲁晚报》记者高扩感慨道:“会场气氛的热烈程度与室外的炙热温度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天气预报显示济南当日最高气温达39度。

面对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全程网络图文直播以及全省人民的期盼,15位应询答问人“严阵以待”是再正常不过了。

“火药味儿”里的合力

5月14日,在主任会议上,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柏继民笑言,“既然李克强总理说,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对污染宣战,那我们这次专题询问得问出火药味儿啊。”不言而喻,这是柏继民副主任对省人大常委会首次专题询问要有实效的要求和期望。

在专题询问现场,果然有了火药味儿!

火药味儿来自询问人的犀利发问。第二个提问的是杜昌祚委员,他问:“截止到目前,按照国家对落后产能的判定标准,我们山东省重点行业还有多少落后产能?”省经信委副主任杨少军的回答,显然没有让他满意。他以重复问题的方式继续追问:“我的问题是,目前为止,我省还需要淘汰多少落后产能……”杨少军再次回答后,杜昌祚直言不讳地予以评价:“基本满意。”

“打蛇打七寸”。整场询问,8位询问人都抓住大气污染的主要矛盾、主要问题,对化解落后产能、能源结构调整、大气污染防治的财政投入、扬尘治理、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等问题连连发问,看得出他们做足了“功课”。9位答问人实事求是,坦率以对。当孙黎委员问到,我省“在新能源电动汽车方面推广比较少,是不是这个意思”时,省交通运输厅巡视员高洪涛坦承:“这是一个事实。”

“询问不是找茬,发问不是发难”,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翟鲁宁说,“我们的目的是动员所有力量,群策群力向大气污染宣战。”

“站起来”的履职态度

6位指定询问人的询问结束后,时间已经过了10点半,接下来是自由提问环节。主持人问,哪位常委会组成人员想发言的请举手。话音刚落,一直井然有序的会场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很多委员都举手示意,周慧敏等几位委员甚至站了起来。

获得提问机会的是李海舰、赵彦修。这两位委员提的都是大气污染中和群众生活密切的问题——“成品油的质量及监管问题”、“汽车超标排放尾气的执法情况”。两人在提问中,不约而同地提到“人民群众比较关注”“大家非常关心”,表现出自觉“代人民发言,为人民代言”的意识。李海舰在提问时说,“2013年底,全省机动车保有量达到了2289万辆,其中汽车1277万辆。……国家和省里要求从2014年起用国Ⅳ汽油,到2018年起用国Ⅴ汽油……”通过他们的提问能看出,他们为这次专题询问也下足了功夫。

有了“站起来”的履职态度,必然有代人民发言的提问。整场询问,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当听完答问人对城市扬尘治理情况的回答后,王凤山委员马上追问:“目前农村都是村村通公路,村里的扬尘也很厉害,这个由谁来管理?”

2个小时,8名委员询问。其实,由于时间、人数等限制,还有更多问题未能在现场提出。在这次常委会分组审议省政府关于我省大气污染防治情况的报告时,一些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还涉及很多其他问题。

不管是询问现场犀利发问,还是站起来争取提问机会,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履职态度都令人欣慰。

“接地气”的主持

一边是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询问,一边是政府有关部门和机构负责人答问。问答之间,穿针引线的是主持人贾万志副主任。

会议伊始,贾万志副主任就对问答双方提出了要求:“请各位询问人提问时开门见山、简洁明了、直击问题实质;请应询人答问时简明扼要、言之有物、突出重点,不要离题跑题,不回避矛盾和问题。”

主持人的表现是询问的重要环节。在严肃庄重的主持风格下,贾万志副主任偶尔也会幽默一下,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现场氛围。谈到我省淘汰落后产能面临的艰巨形势时,他说“用网络语言来说是‘亚历山大’”,引得不少人会心一笑。谈到我省在全国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居于第一位,他语重心长地说,“副班长”这个帽子很沉重。

在询问过程中,贾万志副主任很注意保持询问和回答的流畅连贯,为此,在2个小时的询问中,他只就3个问答进行了简要点评。对于我省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他十分熟悉,我省“2015年底需要淘汰炼铁产能2100多万吨、炼钢产能2200多万吨,压缩钢铁产能1000万吨以上。”孙黎委员询问时提到,有的省“已经在试点城市施行了公交车和出租车全部采用清洁能源”,在答问人回答后,贾万志副主任对“试点城市”作了介绍,它们是“兰州、贵阳等几个城市”。

临场主持的收放自如,来自平时的“沉下去、接地气”。事实上,贾万志副主任参与了本次专题询问从前期选题到外出学习、深入调研、多次协调的全过程,对我省大气污染治理的相关问题早已了然于胸。

让专题询问现场“活起来”

梁荣合

《专题询问现场目击记》描述的是山东省人大常委会首次开展专题询问的现场,专题询问的议题是大气污染防治。时隔一年半之后,隆冬时节,眼下的北方正在大面积地遭受雾霾之痛。这既反映出治理大气污染的艰难,更能看出这篇通讯的现实意义。“文章合为时而著”,新闻作品是一个时代的记录,理应关注时代,及时回应社会热点和群众关切。这是该通讯受到评委青睐和读者喜欢的前提。

时至今日,专题询问早已算不上一件新鲜事了。201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进行专题询问,不少省市区随后相继开展了这项工作,共同推动人大监督工作更加务实有效。专题询问作为人大监督的一种重要方式,近几年反映这一主题的新闻稿件的确不在少数,这篇通讯何以能够荣获第25届中国人大新闻奖的一等奖呢?

现场感强是这篇作品的突出特点。这是一篇“目击记”,“目击”二字让读者首先感受到的是作者锐利的眼光。文章主体部分是写专题询问的现场。怎么写出现场感?作者的策略是,整体以时间为序,着力描写几个场面,使读者如临其境。例如,作品这样写会议开始前的答问人:“他们相互没有多少寒暄,有的在专注地看着资料,有的不时在资料上写写画画,有的侧身招呼随行工作人员说着什么,有的在凝神细思。”一组排比句,就像一组影视剧的镜头,画面感很强,答问人“严阵以待”的场景一下子就印在了读者的脑海里。作品抓取有现场感的细节也很到位,文中提到,为了争取提问机会,“周慧敏等几位委员甚至站了起来”,只用一句话,就生动描绘出了询问人认真履职的风采。

在写好、写活现场感的同时,作品有意识地增加了三处本次专题询问的背景资料。分别是:主任会议上,柏继民要求有火药味儿,要问出实效;专题询问协调会上,贾万志说不能提前透露专题询问的题目;翟鲁宁阐述专题询问的目的,是动员所有力量向大气污染宣战。背景资料着墨不多,避免了喧宾夺主,又很好地增加了作品的厚度、广度,背景资料和现场记录相得益彰。

这篇通讯文笔简练,文气畅通,显示了作者扎实的文字基本功。以作品第一段为例:“5月30日,济南。山东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首次开展专题询问,直指‘大气污染防治情况’,破解人民群众的‘心肺之患’、‘呼吸之痛’,瞩目‘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生态梦。”语言简洁干净,没有废话,删掉任何一句,都会影响现有的信息含量。尽管有人说新闻作品“只有一天的生命”,新媒体的风行,某种意义上还缩短了新闻的生命,然而记者苦练基本功,却应当是坚持不懈的追求。我们坚信,优秀新闻作品一定是有血有肉、有灵魂、有生命力的。

该作品构思精巧,整体布局合理,共分四部分:“严阵以待”的答问人、“火药味儿”里的合力、“站起来”的履职态度、“接地气”的主持。作者选取的四个方面基本覆盖了专题询问现场的各个角度,结构紧凑,夹叙夹议,以叙为主,注重精心挑选亮点、热点、焦点,更好地传递读者关心的内容,较好体现了作者布局谋篇、把握整体的能力和水平。美中不足的是,这篇通讯的标题有点平淡,不能抓人眼球。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题好文一半”,好标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凝练、拟定标题上多加把紧儿,再多下一些功夫,这是作者以后要注意改进提高的地方。

(作者为山东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副主任,第25届中国人大新闻奖评委)

沈阳市人大出台意见,建立约谈、劝辞、罢免等代表退出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