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大志的青年
私塾是很容易进的,但本县县学只有一所,各地童生都争着入学。经过层层筛选,宋应星、宋应昇双双录取,应星入县学时可能在十六岁(1602)左右,一般要学习九年。县学是地方一级的正规学校,每月由政府发给学生廪米六斗作为生活补助,因此县学生又称“廪生”。县学的老师多由举人出身,除进一步讲授“四书五经”外,还讲授《国语》、《史记》、《汉书》等官修史书、选授诸子百家书。学生要练习作文、作诗,读一些课外读物。奉新县学在县城文庙(孔子庙)内,宋应星弟兄寄宿于校内,节假日回家。明代教育提倡宋代理学,即以“关(张载)、闽(朱熹)、濂(周敦颐)、洛(程颢、程颐)”四个宋代学派的学说为代表,其中“闽学”即朱子学被抬到官方哲学的地位,“四书五经”都要以朱熹(1130—1200)的注释本为标准教材。宋应星淹贯宋人这些著作和诸子百家书,能吸取其中的学术成果,又能独立思考。他从青年时代起便有怀疑论思想,对所读到的或听到的说法不轻易盲从,要用事实来验证的批判主义精神,正是他后来成为科学家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按宋明理学家的说法,枣梨之花只有“吾心”认为它存在才存在,离开“心”(思维)便不存在。宋应星即刻就想到,当这些理学家睡觉或死亡,即其心思不再活动时,地上的枣梨之花仍照样盛开。炼丹书吹嘘炼出丹药后,人们服之可以长生不老,但宋应星从历史资料和现实生活中断定,服食丹药的很多人都提前结束了生命,因为人有生必有死,不可能长生,而所谓丹药多含毒,反促人短命。
朱熹说,人的贵贱,寿命不同“都是天所命”(《朱子语类》卷四),宋应星就反对这种说法,他认为这些不同都是人造成的,因此当算命先生想按他生辰为他算命时,遭到拒绝。他既要对何事何物都见见闻闻,又对见闻之事加以思考,这就使他在青年时期思想中萌发了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在“关闽濂洛”派中他推崇“关学”即在关中(今陕西)讲学的张载(1020—1077)学派的唯物主义哲学,又受到张载的先辈汉代哲学家王充(27—107)的影响,熟读过他们的著作,后来又对其学说加以发挥。百家中的农医、天文历法和工学书,如历代史书中的《天文志》、《律历志》、《齐民要术》、《糖霜谱》、《墨谱》等书也是涉猎的读物。尤其是他入奉新县学的那一年(1602),江西巡抚夏良心(1548—1613)在南昌府重刻了本朝大科学家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是他最喜欢的书。全书共52卷,有一千多幅插图,虽然名为本草,但内容涉及许多科学领域。宋应星不单从这部书中学到大量科学知识,还学到李时珍的治学精神和科学思想。他还读过《荀子》、《韩非子》、《山海经》、《昌言》、《政论》之类作品。他在青年求学期间攻读传统学术各个领域的代表作,打下广泛的知识基础,培养了对科学技术、哲学、历史、经济学、语言文字学和文学艺术等多方面的兴趣,同时还写了不少诗,以抒发自己的情怀。他还懂音乐,善围棋,又会作画,因此族内人说他“才大而学博”。随着智力的增长,他将自己的身体也锻炼得很结实,但不是靠山珍海味和补品,平日只进粗茶淡饭,靠运动健身,他会游泳、骑马和武术,能登山,走路时健步如飞。
1604年,宋应星十八岁时娶本县枧溪余家的女儿为妻,但这时他仍在县学读书,婚后生二女。在成婚那年,因家庭人口增多,他们兄弟四人分家,统一的大家庭分为四个小家,自然田产也经受一次再分配,父母与长兄应昇在一起。应星成了他这一家之长,因为无子,父母催促他续娶本县王氏,仍无子,再娶附近的靖安县舒氏,生长子士慧,后来王氏又生次子士意。宋家既然经济收入每况愈下,为什么还能娶续室呢?要知道在过去的旧社会里,妻入夫家实际上是劳动力,除承担家务劳动外,有时还参加地头的零活,并不是白吃饭的,只有大官僚地主家的妻妾才养尊处优。分家后,四兄弟仍是和睦的,应星二哥应鼎(1582—1629)字次九,号铉玉,甘氏生,比应星长五岁,也在县学读书,丧母后未曾科举入仕,年四十八即早逝。四弟应晶(1590—?)字幼含,王氏生,小应星三岁,少好奇书,1610年入县学,后参加科举,因考卷犯讳,成为副贡生,后来不再应试,娶中堂(阁臣)张洪飏女,迁居县城。四兄弟妻室中,只有宋应晶妻是千金小姐,其余都是平民之女,四兄弟中只有应昇与应星长时间在一起。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九年学习期满,1611年应星二十五岁时与兄应昇以优异成绩卒业于县学,取得参加乡试的学历资格。按规定,县学生员卒业前要接受岁考,由省学政(多是进士出身)主持,每三年考两次,以考生文字优劣分为六等,三等以上的及格者才允许参加乡试。
乡试是省一级的考试,明代科举制度分乡试和会试两级,都每隔三年举行一次。乡试逢子午卯酉年在各省省会举行,考中者成为举人。会试遇辰戌丑未年即乡试的第二年在南北两京举行,但南京只允许本辖区(今江苏、安徽)籍贯的应试举人参加,而北京会试则面向全国的举人,及第者授以进士,再由吏部选授官职。1612年(万历四十年壬子),宋应星与兄应昇赴南昌参加江西省乡试,同行者还有老同学廖邦英等,但均未中选。在这前后,宋应星在省城结识了新的朋友刘同升和陈弘绪等人。刘同升(1587—1645)字孝则,江西吉水人,与应星同岁,其父刘应秋1583年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历任宫廷,日讲官、京师国子监祭酒,被诬告而还乡。刘同升少时从师于东林党领袖邹元标。陈弘绪(1597—1665)字士业,新建人,小应星十岁,其父陈道亨1587年进士,历任南京吏部郎中、江西右布政使、工部左侍郎及南京兵部尚书,因奏劾魏忠贤奸党被逐出官场。应星结识的这两位朋友,都是名臣之子,父辈因居官清正而被诬陷,回乡后不久都去世。他们从本家的不幸遭遇中,痛恨朝廷阉党权奸,思想较为激进,持有东林、复社的政治观点,后都成为江西的进步学者。这些年轻人相聚,总不免要谈各自的身世、抱负以及国家大事,共同的思想把他们结合在一起。他们互相激励各自努力,以施展其理想抱负,相约通过科举取得功名,再跻身于官场内部与社会腐朽现象作斗争,实现前辈未竟之志。
刘同升家在赣南,1610年与宋应星订交,邀应星从南昌府同游吉水,此后他们有书信往来。同升以诗文见长,后来于1637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1638年因弹劾奸险刻毒的兵部尚书杨嗣昌,忤怒朝廷,被贬放福建,明末成为抗清的烈士。陈弘绪家与奉新最近,藏图书万卷,与朋友日夜在书房里相聚,是宋应星经常去的地方。尤其陈家藏有一些科学著作,包括当时意大利人利玛窦和阁臣徐光启合译的西洋著作,成为应星获得国外学术的渠道之一。后来(1638)陈弘绪出任山西晋州知州,取得抗清守城的胜利,是文武兼备的人物,著述很多。刘同升、陈弘绪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其青年时代激进的思想,但因社会的腐朽却未能实现其理想抱负。刘同升在与权奸斗争中被降级调到外省,陈弘绪因得罪奸臣刘宇亮被逮捕。宋应星在个性和思想与他们很像,所不同的是他从未参加党派,而他进入仕途姗姗来迟,未待充分实践其志愿即遭亡。如果说他年幼时的科举入仕念头有为宋家增光、完成父祖未成之业的考虑,那么青年时代的他,便进入更高的思想境界,他像刘同升、陈弘绪那样,把科举入仕看做是复兴社会、济国济民的手段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必由之路。他想考取科举功名是为了获得官职,但当官不是为了追求富贵,而是为了救国、改变社会现状。他像其他朋友那样,年轻时是理想主义者,由于社会经验不足,没有估计到在实现其志愿的过程中可能要遇到的重重障碍。
1615年(万历四十三年乙卯)在江西又举行一次乡试,万余名考生从本省各地齐集省城考场。主考官是由朝廷委派的进士出身的官员,其余考官来自本省。通常要经过三场考试,这一年三场及格者只有109人,可谓百中取一,竞争是激烈的。乡试后发榜,第一名举人称为会元,这年的江西会元是安福人王绩灿,奉新人宋应星名列第三名,其兄宋应昇第六名,同榜中举的还有新建人涂绍奎(第四名)、新建人姜曰广和进贤人李光僚等人,他们互称为“同年”学友。涂绍奎(1582—1645)字伯聚,号映薇,光禄寺少卿涂杰之子,1619年进士,历任都察院观政、四川学政、河南汝南兵备道、广西左布政使,对科学技术很关心,宋应星《天工开物》就是他帮助刊刻的。姜曰广(1585—1648)字居之,号燕及,也是1619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进编修,曾出使朝鲜,历任内廷日讲官、南京詹事府詹事,掌翰林院印。南明时任礼部尚书,是清正官员,东林党人,后殉国。李光卓字仲章,曾任工部郎中,以诗文见长,复社成员。宋应星与新认识的这些友人,后来都保持长期往来,互相砥砺。由于万历乙卯年江西省乡试中,奉新考生只有宋应星弟兄二人中举,且名列榜首,他们成了本县新闻人物,人称“奉新二宋”。宋应星未及而立之年,二十九岁时就乡试及第,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宋承庆这一支的后代有了功名。奉新二宋在南昌与朋友话别后凯旋而归,家人十分高兴。正好这一年欣逢其生母魏氏六十寿辰,这是他们送给母亲的最好生日寿礼。操劳大半生的魏氏,有二子同中举人,此时也笑逐颜开。次年(1616)应星三十岁时又喜得长子士慧,接着便是他父亲国霖的七十大寿,他们家中的喜事接连不断。这时他们兄弟想起已故祖母顾氏大半生守寡,养育子孙的艰难,趁中举的势头恳请江西督学胡泰六为祖母授旌表彰,得允,又为之建坊。宋国霖率全家老小告慰于承庆墓旁安息的顾氏灵前。
宋应星与兄为实现其壮志和理想,中举后决定继续进取,以求再参加会试取得进士功名。他们在家稍事休息后便打点行装,于1615年冬离家踏上万里征程前往北京,以应次年丙辰科的会试。他们从奉新先到省城南昌,从南昌的水路码头乘船经赣水到鄱阳湖,再北航至本省九江府的湖口。他们怀着希望和信心迎接全国大考,此时胸中已怀有修身、齐家、治国的蓝图,想通过最高一级的科举从政,将来成就大业。他们这次万里北征是生平以来第一次远离家乡,随有机会看到祖国各地风情,亲自访问过去从地图上看到的地方,因而心情激动不已,遂诗兴大发,沿途写了不少诗。宋应星在《乙卯冬发舟北上,未至湖口十里作》(1615)诗中写道:
我年三十余,足不出州党。
每每览锲图,时时寄梦想。
吾弟亦复在,遐征从北舫。
在鄱阳湖行船,因湖面常起狂风,影响航行。狂风吹起的湖水溅到船上,溅湿了乘客的衣服,因此宋应昇在另一首诗中说“幸好偕计复偕弟,那堪临水又临风”。这些诗收入他的《方玉堂全集》(1638)之中。宋应星也写了不少诗,但后来被他烧掉,因而没有保留下来。到湖口小歇后,需转船沿长江顺流至南京。南京古称金陵,是六朝古都,明初建都于此,后迁都北京后,这里仍是留都,保留原有政府机构,再于北京另建立一套机构。南京是仅次于北京的第二个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宋应星弟兄游览了南京之后,乘船到镇江靠岸,再横渡长江到江北的瓜州渡口。
他们在瓜州镇转船沿京杭大运河的漕运航道北行,途经扬州、高邮、宝应、淮安、徐州而进入山东境内。在大运河上行船较为顺利,先到山东济宁,经东昌府、临清及德州便航至京师顺天府境,继续沿运河北行,路经沧州、天津卫,过香河到通州。最后由通州乘马车向西陆行至北京朝阳门,再穿过街道至考生报到处。行程共需五个多月,此时正值隆冬,到京师时已临近考期。至丙辰年(1616)春节时,他们是在旅途中度过的。同时从江西来京应试的还有他们的朋友涂绍奎、姜曰广等人。他们虽未与家人团聚,但看到外地节日的盛况。自幼爱好游历的宋应星这次大开了眼界,不顾旅途的劳累,与其他同行伙伴从长途旅行中尝到乐趣。1616年会试在春节过后的二月举行,朝廷命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吴道南(1550—1623)及礼部侍郎兼掌詹事府事刘楚光为主考官。宋应星弟兄在二月九日、十二日及十五日三场考试中认真书写试卷,但发榜后贡士录取名单中却不载其名,与乡试结果适反。然而不学无术的应天府考生沈同和,却靠贿赂考场官员,弄虚作假而名登冠军,在考衙引起骚动。经调查后发现沈同和的答卷全是坊刻,他贿买编号,与另一考生赵鸣阳串通,代为完卷。事发后,二主考官及房考官韩光祐皆自劾检举,除去沈同和之名,与赵鸣阳一起下狱。这一年会试竟无第一名,从第二名起。而赵鸣阳中第六名,亦除名。这一年还停选翰林院庶吉士。
宋应星第一次参加的会试,便碰上考场官员与考生之间的营私舞弊的行为,令他感到愤慨。他哥哥应昇和友人们也都未中取,他们迅即返乡。回程的路线可从北京乘马车经今河北、河南至湖北,再从湖北乘船至江西,途经真定、开封、信阳、武昌等大城市,亦可从通州乘大运河直抵杭州,再转乘浙江的西安船逆钱塘江向西南行至衢州府,转船沿锦江顺流到江西余干,就离南昌不远了。顺水行船日进200千米,逆水日行50千米,马车日行150千米,晚间要投宿于客店,天亮时再上路。所有这些旅行路线,可从宋应星在《天工开物》的有关叙述中考出来。他们弟兄鉴于先前乡试初试失利,再试成功的体验,对会试失利并不气馁,决定三年过后再试。为提高下次应试水平,617—1618年他们前往本省九江府的庐山白鹿洞书院深造。这是闻名于全国的四大书院之一,位于星子县内庐山五老峰下,当时的洞主是舒曰敬。舒曰敬(1558—1636)字元直,号碣石,南昌人,1589年江西第二名举人,1592年成进士,授泰兴(今江苏境内)县令,任内城修政举,因杖毙恶豪张耀,忤怒其政治后台而被中伤,遂辞官而去。此后屡荐不出,从事教育事业,“一时名公臣卿,皆出其门”,“四方问业(求学)者,履满户外”。舒曰敬博览群书,尤工于文辞,与汤显祖(1550—1617)等并称为江西五大家。他又卑官乐道,德高望重,安于清贫,学问及品行均堪为人师表,是著名的教育家。
1617年秋,宋应星弟兄从北京返赣后便来到庐山,他们担着行囊,不怕山路崎岖,来自鹿洞书院投名师舒曰敬门下,因而宋应昇有“不惜崎岖叩法征,担囊喜向此中行”之诗句。与他们同在这里学习的,还有涂绍奎、廖邦英、师众、陈弘绪、万时华和徐世溥等人。有些人情况前已介绍,现在介绍后两位。万时华(1590—1639)字茂先,南昌人,善诗文,南昌府学岁考时拔为冠军,是文学团体“豫章社”组织者,挟济世之雄才。人们诵读其文,往往中举人、进士,但他本人却多次应乡试而不第。1639年江西左布政使朱之臣荐举他赴京领邑县令,途中患病为庸医所误,客死于扬州,有《溉因集》等行世。徐世溥(1607—1659)字臣源,新建人,十六岁(1621)补博士弟子员,工古文及诗,又擅长书法,琴技颇高,是远近闻名的才子。但科举屡试不第,乃以文会友,又参加复社。入清后屡招不出,1658年山盗入室打劫,见其一贫如洗,遂举火焚其宅。病危中的徐世溥被悲惨地烧死,多年文稿付之一炬。后经友人搜求,始得《榆墩集》、《江变纪略》等传世。从这里再次看到,宋应星的师友多是有个性、有气节和有才气的人,但生活经历多坎坷不平,才不得施,志不得展。宋应星又何尝不是如此。他在书院修业完毕后,1618年冬,又与兄再次北上,参加明神宗万历朝(万历四十七年已未,1619)举行的最后一次会试,弟兄二人仍是落选。这年应星三十三岁,其兄已四十二岁,人到中年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