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油灯的诞生

油灯的诞生

时间:2023-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灯芯非常疏松,里面有许多孔隙,由于毛细作用,当灯芯被火点着后,灯碗里的油脂会慢慢地送往灯芯头上,维持灯芯的燃烧发光。在它们以前,油灯的发明和演变已经经历了相当长一段时期。因此,油灯的出现要早于战国的中晚期,有人认为应该在春秋晚期或战国初期。早期的油灯,是从一种“瓦豆”发展而来的。在唐宋时期,中国还发明过一种享誉中外的省油灯。在油灯点燃后,清水可以降低油碟的温度,避免灯油挥发。油灯照明历史悠久。

人类在追求光明的道路上,受到火把的启发,在石头上挖一个小坑,盛放一些动物油脂,然后点火,可以像火把一样发光。这种原始油灯的最大缺点是,一点着火,就冒出又黑又浓的烟。为了减少冒烟,让油脂慢慢地燃烧,人类尝试了不少办法,最后发明了灯芯。灯芯非常疏松,里面有许多孔隙,由于毛细作用,当灯芯被火点着后,灯碗里的油脂会慢慢地送往灯芯头上,维持灯芯的燃烧发光。

早期的灯芯是从火把演变过来的。它像一个微型火把,由蕡(大麻)缚成束而成。由于灯芯是用硬纤维制成的,可以插在灯盘的中央,所以早期的油灯,在它的灯盘中都有尖锥状的支钉,用以插灯芯。后来,灯芯改用软纤维制作,如灯芯草、棉纱等。灯芯草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草茎很长,有35 ~ 100厘米,但茎很细,只有一二毫米。用软灯芯的灯,在灯盘内设置一个小圆台,将软灯芯架在台上点燃。如由西方传入的“盏唇搭炷式”油灯,在灯的一侧有“流”(像容器的吐水口),灯芯置入流内,搭载在盏唇上点燃。

我们现在见到的最早的铜油灯是在战国中晚期墓中出土的,制作相当精美,它们已不是原始阶段的油灯。在它们以前,油灯的发明和演变已经经历了相当长一段时期。因此,油灯的出现要早于战国的中晚期,有人认为应该在春秋晚期或战国初期。

早期的油灯,是从一种“瓦豆”发展而来的。“瓦豆”是新石器时代的一种陶制食器,上面是一个敞口钵,底下有一个喇叭形的底座。钵一般为斜壁浅腹折腰式,底座多为高柄喇叭形。到了商朝,它的形制发生了变化,敞口钵变为直而深的腹壁,底座变为带有弦纹的高圈足。后来,这种食器演变成了照明的灯具。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就有“瓦豆谓之镫”,镫是灯的最早称呼。

铜制“长信宫灯”

这种有上盘下座、中间以柱相连的油灯,在中国流传的时间最长,直至近代,在没有电的农村仍在广泛使用。

中国油灯的发展连绵不断,不仅种类繁多,有石灯、陶灯、青铜灯、铁灯、瓷灯、景泰蓝灯等,而且造型别致,有人俑灯、鸟形灯、连枝灯、三足灯、 兽形灯、豆形灯、莲花灯等,其中不乏世界罕见品种。西汉时期,中山靖王刘胜家的一盏铜制“长信宫灯”,高48厘米,通体鎏金,造型为一个跪着的宫女双手捧着灯,宫女的左手握着灯盘的柄,右臂是烟道,烟进入体内,从头部出来。灯罩可以转动开合,用来调节灯光。这种带有烟道的油灯非常少见。

在唐宋时期,中国还发明过一种享誉中外的省油灯。省油灯就像是两只叠在一起的油碟,边沿密封,侧面开有一个小孔,可以向中间的夹层注入少量清水。在油灯点燃后,清水可以降低油碟的温度,避免灯油挥发。这种省油灯,比一般油灯可以省油一半。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客居四川时,耳闻目睹四川邛窑烧制的这种夹层省油灯,在他的《老学庵笔记》和《陆放翁全集·斋居纪事》等书中,对这种“省油灯”都有详细的介绍。

1999年,在三峡库区的涪陵石沱墓地,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三峡考古队发掘出一盏宋代的“省油灯”,与陆游的描述完全一样。

“省油灯”在世界上非常有名,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他的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就赞扬过中国唐宋年间的省油灯,并认为它是蒸馏冷却水与蒸汽循环系统的前身,西方到19世纪中叶才认识。

油灯照明历史悠久。油灯经历多次改进,油灯的燃料从动物油变为植物油,最后又被矿物油所取代。灯芯也经历了草、棉线、多股棉线的变化。为了防止油灯被风吹灭,加上了灯罩,灯罩有纸糊的、玻璃的等。

蜡烛是继油灯之后的又一种照明工具,它不需要盛放灯油的灯盏,把灯芯同固态的油脂结合在一起,就成了蜡烛。蜡烛制造很方便,在一根木棍上悬挂十几根烛芯,然后把它们浸到盛有熔化油脂的大锅里,让它们充分吸收油脂,再将它们提起来,待油脂冷却凝固后,再浸一次,再冷却,直到烛芯外面的油脂达到足够的厚度,蜡烛便做成了。也有用浇注法来制作蜡烛,先将烛芯放在一个模子里,然后把熔化的油脂浇注进去,待冷凝后倒出,便制成一支支蜡烛。

蜡烛在我国的历史十分悠久。在西汉葛洪的《西京杂记》中,就有:“闽越王献高帝石蜜五斗,蜜烛二百支。”“蜜烛”就是用蜂蜡做成的蜡烛。1983年,在广州象岗汉南越王墓中出土的一盏铜灯,在灯盘上有一个圆环,圆环可以调节高低,显然,这个圆环是用来插蜡烛的。在西汉出土的有些灯具中,灯盏中已没有乳状突起,代之一个圆孔或圆管,用以插蜡烛。在河北宣化出土的辽墓壁画中,有一个宴饮的场面,画着一支大蜡烛,插在雁足灯台上,灯台放在地面,火焰却达到了侍者的腰部,这竟是一支1米多长的蜡烛!

蜡烛便于携带,但经不起风吹。在室外照明时,要加一个挡风的灯罩,它是一个用细竹丝做骨架的半透明的灯笼。有了灯笼,人们在夜间走路,就可以用蜡烛照明了,十分方便。灯笼也可挂起使用,在《东京梦华录》里,皇宫里挂的大灯笼,直径有3米多,里边点着巨大的蜜烛,蜜烛像房屋的椽子那么粗大;也可以固定在灯架(台)上,明清时期流行的一种木制灯台,上面有一个灯罩,里面可以插蜡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