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年12月18日,在上海外滩(现在的南京路到浙江路段),装了10盏路灯。夜幕降临,这10盏路灯犹如一颗颗夜明珠熠熠生辉,游人有“终宵如在月中行”的梦幻感觉。这10盏路灯是中国人第一次看到的“煤气灯”。它比人们常用的油灯、烛灯更光亮,在夜间可“赛月亮”。
煤气是由煤干馏(隔绝空气加热)生成的一种可燃气体。早在17世纪初,炼金术士比利时籍荷兰人海尔蒙特,在燃烧木炭和其他有机物时,分离出这种可燃气体。1792年,英国工程师默多克在铁制的蒸馏器中,从煤中提炼出可以用来点灯照明的煤气,并在家中用煤气点灯。后来,默多克又在工厂中安装了一套设备,向人们展示用煤气照明的可行性。到1803年,全厂都用上了煤气灯。
1799年,法国人邦勒发明了一项用煤或木材分馏制造煤气的技术,并获得了专利。1801年,邦勒在家里演示一盏技术上和造型上都很成功的煤气灯。1804年,一个叫温莎的德国推销商把邦勒的发明带到了英国,并获得了专利。1807年,在伦敦的帕尔林荫道上用煤气灯作街头照明,向伦敦公众展示煤气灯的实用性,消除公众对煤气灯的疑虑。1814年,伦敦街头正式出现用作街灯的煤气灯。
19世纪上海外滩的煤气灯
煤气灯在英国伦敦的成功,很快传到欧洲、美洲的其他国家。1817年,美国的巴尔的摩成为美国第一个在街头使用煤气灯的城市。1820年,法国巴黎街头也出现用煤气照明的街灯,到了1832年,巴黎街头全部用煤气灯来照明。
清朝同文馆毕业的张德彝在《航海述奇》一书中,描述当时法国巴黎街头的煤气灯:
“两树间立一路灯,高约八尺,铁柱内空,暗通城外煤气厂。其上玻璃罩四方,上大下小,状如僧帽。”在巴黎著名的歌剧院“楼之四面高悬煤气灯,中一灯一千百支,灯头千盏,缘泰西戏皆夜戏也”。
1885年,德国化学家阿吴爱尔发明了一种新式煤气灯。他在原来的煤气灯的灯头上加了一个纱罩,使亮度增加了好几倍!纱罩由木棉或绢丝制成,然后放在由99份硝酸钍和1份硝酸铈组成的溶液里浸泡,取出干燥后,装在煤气灯头上。煤气灯点着后,纱罩燃烧,产生的高温把硝酸钍和硝酸铈分解成氧化钍和氧化铈,成为一种很难熔的金属氧化物,在高温下能发出强烈的白光。
19世纪60年代,煤气灯从西方传入中国后,改变了中国的传统照明方式。中国人称煤气灯为“地火”,描述为:“煤气灯,西人之地火也……柱上置灯,密布街衢,至晚燃之,彻夜不熄”,又形容“千百万盏,如同繁星一般”、“照耀如白昼,真如不夜之城,靡丽纷华”。但煤气灯在中国初现时,也有许多谣言,例如“马路被灼”,路人不敢走过煤气灯附近,担心“地火攻入心脾”而死去。但是,煤气灯的亮度好,使用便利,大受民众欢迎。煤气灯在中国独领风骚近20年。
1879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人类从此告别了用火照明的时代,跨入了用电照明的新时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