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机器人的渴望不仅限于人形机器人,对它的孪生兄弟自动机也情有独钟。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了许多古人创造的形形式式的自动机,其中最著名的有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的故事、古代工匠鲁班的“削竹木以为鹊”的故事。
在西方,2 000多年前的古希腊,有一位叫海伦的发明家,他向阿基米德、犹克力德等学习数学和力学,创制了许多新奇的自动机。
古埃及亚历山大城教堂中的自动贩卖机
在古埃及亚历山大城的教堂里有一扇自动门,当教堂的祭火点燃后,两扇大门就会在朝拜者的面前自动打开,祭坛两边的两个铜祭司会自动地用手里的祭碗往祭火上洒“圣”酒。这样可以向虔诚的教徒证实上帝就在你身边。教堂里还有一架售“圣”水的自动贩卖机,前来朝拜的教徒只要向教堂中的一只箱子里塞进一枚硬币,它就会自动地发给朝圣者一杯“圣”水。在教堂门口有一只会叫的青铜小鸟,每当它前面的一只猫头鹰转向它时,就会停止叫声。这些都是海伦的杰作。由于当时人们的科学知识十分贫乏,往往会把这些新鲜玩意儿与神明联系起来,对它们顶礼膜拜。
在吉隆所著的《谈制造自动机械的艺术》一书中,描述了古希腊的自动木偶剧院受到人们热烈欢迎的情景:一艘载着12名士兵的战舰,在大海中遭遇风暴,战舰被海浪倾覆,舰上只有一名叫阿亚克的士兵游到了岸边,但是,等候他的仍然是死亡,女神阿菲娜大发雷霆,用雷电向他劈去。剧中的12名士兵都是由木偶扮演的。但是,这些木偶的表演都不用人来牵动,完全是自动的。
中世纪以后,由于受制于当时的科技条件,人们对机器人的热情只能表现在形形式式的人形玩偶上。
18世纪,人形玩偶已经风靡欧洲。德国的马丁是一位人形玩偶的制作大师。有一件很有名的自动玩偶“打钟人”就是他设计制作的。一个头戴礼帽、衣饰整洁的教堂摇钟人,手中拿着一根摇钟杆,不时地躬身弯腰,摇动悬挂在房顶上的一口“大钟”,“大钟”就会发出“当、当、当……”的响声,摇钟人的动作自然逼真,滑稽可爱。这件把活动和声响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玩偶用双股橡皮筋作动力,让一只棘轮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使摇钟人手中的摇钟杆和钟楼上的钟一起摆动,看起来就像摇钟人不停地将钟摇响,十分有趣。
法国的一位著名工匠制作的一具人形玩偶“小丑画家”,完全可以与“打钟人”媲美。一个小丑头戴一顶小帽子,身穿一条镶红条的长裤和大红坎肩,坐在一只小凳子上,右手握一支笔,在画板前镇定自若地在作画。不一会,它笔下就勾勒出一幅法国皇帝拿破仑的头像。它不仅能画拿破仑的头像,而且还会画路易十六等法国历史人物的头像。人们对它“高超”的绘画本领惊叹不已。
“小丑音乐家”也是一件著名的自动玩偶。它由法国著名玩具制作家制作,非常精巧。一辆三轮小车上,放着一只大圆鼓,鼓后站着一个头戴丑角帽子的小男孩,他一手拿着一片铜钹,另一手拿着一根击鼓棒;开动玩具,小男孩的两手会有节奏地敲钹,击鼓,真是妙不可言!
另一位法国天才技师鲍堪松,幼年时就擅长创造发明。在1738年,他用一套齿轮装置,发明了一只会活动的机器鸭。这只鸭子与活的鸭子一样,会发出嘎嘎的叫声,在水中游泳,吃着谷粒,喝着水,像真的鸭子一样消化进食和排泄粪便。它的精美结构,闻名整个欧洲。鲍堪松原先是想把鸭子的生物功能机械化,从而作为医学分析之用。鲍堪松还创制过“吹笛子的男人”、“打鼓的人”等自动玩偶,闻名于欧洲。
1773年,瑞士钟表匠德洛斯和他的儿子小德洛斯,利用他们最熟悉的钟表中的齿轮和发条创制出“自动书写玩偶”、“自动演奏玩偶”等人形玩偶。自动书写玩偶是一个身高1米的可爱少年,它拿着画笔和颜料,在纸上绘画着色;拿着鹅毛笔蘸着墨水在纸上写字,一副潇洒的样子,人见人爱。自动书写玩偶结构巧妙,服装华丽,在欧洲风靡一时。另一具自动演奏玩偶,现在还保留在瑞士的努萨蒂尔历史博物馆里,它是一具少女玩偶。少女的十指按动风琴上的琴键,可以弹奏出美妙的音乐。
蒸汽机发明以后,人们就想到了给人形玩偶装上蒸汽机,让人形玩偶能动起来。19世纪末,美国博士佐芝模制造了一个1.8米高的“蒸汽铁人”,靠蒸汽驱动双腿走动,走路的时速可达8千米,一点也不比真人慢。这则消息很快传到了中国,在清末的《点石斋画报》上,以“铁人善走”为标题介绍了这个“蒸汽铁人”:
机器鸭
……美国有博士名佐芝模者,独出新法,用铁铸一人形,高六英尺,口衔吕宋烟一支,腹中藏有机器炉鼎,以火燃之,其人即自能行走,迅捷异常,计一点钟能走五英里之远,头上戴有一帽,即为烟囱,其水汽则由口中出,宛若人之吸烟也者,故当时见者皆疑为生人,初不料其为熟之顽铁也,呜呼,技至此可谓神矣!
这些栩栩如生的玩偶,在机器人的发展过程中,也有一份不小的功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