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米勒的杀虫剂

米勒的杀虫剂

时间:2023-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只杀死害虫而不伤害其他生物的杀虫剂。米勒决心发明一种新的杀虫药物,开始从现有的化合物中寻找理想的杀虫剂,但效果都不佳。过了不久,米勒把他的注意力集中到接触式杀虫剂的研制方面。滴滴涕正是米勒梦寐以求的那种理想的杀虫剂。这年年底,米勒向社会正式公开了他的发明。

害虫肆虐,给农业和人类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只杀死害虫而不伤害其他生物的杀虫剂。

早期使用的“杀虫剂”大多是天然矿物和一些植物。在荷马时代(公元前11世纪至前9世纪),人们用有毒的化学剂来杀虫。荷马曾提到燃烧硫磺的熏蒸作用,尔后的普林尼曾提到用砷来杀虫。公元前100年,罗马人应用藜芦来控制田鼠、家鼠和害虫。900年,中国使用砷制剂来防治园林害虫。以后,人们从烟叶中提取尼古丁,以及天然杀虫植物除虫菊、鱼藤等用于防治害虫。

对于杀虫剂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是始于19世纪中叶对砷化合物的研究。1867年,巴黎绿(一种不纯的亚砷酸铜)的应用,使当时美国科罗拉多甲虫的蔓延得到控制。

但是,第一个有效的人造化学杀虫剂是滴滴涕。它的出现,使人类与害虫的斗争发生了变化。滴滴涕是一种粉剂,不溶于水,对害虫有剧毒,对哺乳动物(尤其是人类)毒性很低。因此,它几乎是对付害虫的“万能药物”。

1874年,德国化学家奥里默·蔡德勒合成了二氯二苯三氯乙烷,也就是后来被称之为滴滴涕的化合物,但当时,蔡德勒并不知道它的用途,所以也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1935年,瑞士化学家米勒开始研究新的合成杀虫剂,经过四年的努力也合成了DDT(滴滴涕)。

在米勒开始研究合成杀虫剂之前,已有不少化学家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杀虫剂,但都因杀虫效果不理想或者成批生产有困难而无法得到推广应用。米勒决心发明一种新的杀虫药物,开始从现有的化合物中寻找理想的杀虫剂,但效果都不佳。朋友和同事都劝他放弃寻找十全十美的杀虫剂的幻想,不要再钻牛角尖了。

在同事和朋友的帮助和指点下,米勒决定另辟蹊径,不再只注意那些已有的化合物,他要合成新的化合物。

从杀虫方式来说,杀虫剂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胃毒式,害虫必须吃了这类毒药,通过消化系统吸收,才会破坏代谢过程,从而导致死亡;一类是接触式,它能渗透进害虫的保护膜而将害虫杀死;还有一类是熏蒸式,通过进入害虫呼吸道的方式杀死害虫。在米勒的那个时候,合成熏蒸式杀虫剂很不容易,因此,米勒把注意力集中在前两种上,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滴滴涕的发明者米勒

过了不久,米勒把他的注意力集中到接触式杀虫剂的研制方面。这是因为他了解到一个事实: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其他战争中,因斑疹伤寒等疾病造成的部队减员现象十分严重。斑疹伤寒是一种叫立克次体的微生物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它通过虱子、跳蚤、壁虱等节肢动物为媒介传染给人体,一旦染上,死亡率很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斑疹伤寒的流行曾经改变了俄国和巴尔干前线的战争进程。有人曾经把斑疹伤寒戏称为“战争伤寒”。因此,人们希望科学家尽快研制出杀虫剂来扑灭它们。因为这些昆虫是以吸食人、畜血液为生,不会把毒药吃进胃里,胃毒式杀虫剂对它们不起作用,米勒不得不放弃对胃毒式杀虫剂的研制,全力以赴寻找一种接触式杀虫剂。

经过一系列的研究,米勒把注意力逐渐集中到了某些类型的含氯化合物身上,这些类型的化合物中有些样品看来是有希望的。他试验了几百种杀虫剂,功夫不负有心人,持续了整整四年,终于在1939年9月,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那个月,他合成了一种新的化合物二氯二苯三氯乙烷,也就是称为“滴滴涕”的化合物。当米勒用它在苍蝇身上进行实验时,其杀虫效果使他大吃一惊。更令人万分惊喜的是,当他把乳剂滴滴涕喷洒在门窗上时,这种乳剂干燥后,仍能在长达几天的时间里保持杀虫效力。更重要的是,它对绝大多数生物几乎是无害的,但对昆虫则意味着死亡。经过多次试验,证明它对各种节肢类害虫有广泛的触杀作用,特别是对跳蚤、虱子、苍蝇、蚊子等害虫,有明显的毒杀作用,但对人畜则相应比较安全。滴滴涕正是米勒梦寐以求的那种理想的杀虫剂。实验终于成功了。这年年底,米勒向社会正式公开了他的发明。1940年,米勒取得了瑞士的专利。滴滴涕的发明,标志着一代新型人工合成杀虫剂的诞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