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科普的原始形态

科普的原始形态

时间:2023-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周孟璞,是我国科普界的老前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顾问,科普学的主要奠基人。周孟璞先生曾指出,地球上自从诞生了能思维、有语言、会用工具的人类,传播知识的现象就已存在。周孟璞、曾启治在《科普学初探》一文中,通过对古代科普活动的分析,提出古代人类社会的科学技术普及包括三种原始形态,即经验性的知识传播、专门化的技术知识交流和理论化的科学知识普及。

周孟璞,是我国科普界的老前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顾问,科普学的主要奠基人。周孟璞先生曾指出,地球上自从诞生了能思维、有语言、会用工具的人类,传播知识的现象就已存在。可以说科普的历史和人类自身的历史一样久远。

关于古代科普,国内外都有一些认识和看法。一般认为技术远比科学更为古老,技术存在于一切人类社会中。有文字以前的原始社会中,科普就是指人们生存、生产和生活的技术知识及一些偶然使用的“科学方法”的传授,但在同一世代传播的范围小,传授给后代的思想和资料也少。

后来科学出现于几千年前的几大古代文明中,诞生于几个各不相同的发源地,即巴比伦、埃及、希腊、印度和中国。科学在不同的文明中以其独特的方式发展,科学的活动中心先后从一种文明转移到另一种文明。尽管那时科学本身同其他文化现象诸如哲学、技术、神秘主义和巫术等还未区分开来,而人们在相聚协同、交流交往之中,在贸易旅行、战争迁徙之时,传播着艺术和巫术,传播着技术知识,也传播着科学。随着书写语言的产生与发展、社会的分工与分化的出现,随着哲学体系的高度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古代科普的内容和形式也不断演化,并推动了古代科学的发展。

周孟璞、曾启治在《科普学初探》一文中,通过对古代科普活动的分析,提出古代人类社会的科学技术普及包括三种原始形态,即经验性的知识传播、专门化的技术知识交流和理论化的科学知识普及。

(1)经验性的知识传播,例如火的使用的传授。史前时期,一些勇于变革的人在实践中首先学会使用火,就把有关火的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同伴,于是人们便掌握了驾驭火的本领。火是人类最早和最惊人的化学发现。火带来了熟食,从而促进了人脑的发达。再如,一些人在实践中学会了制作和使用石斧、弓箭等工具,随着经验的积累,形成了制作、使用工具的技术知识。这些技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播与推广,增强了人类在大自然里的生存能力,使人类社会取得进一步发展。

(2)专门化的技术知识交流,例如烧陶技术、炼铜技术、冶铁技术、耕作技术的传播等。从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到铁器时代,人们发现了铜,学会熔化铜,进行了第一次冶金试验,青铜组成成分的稀少,又让位于铁。期间,人类生产活动规模不断扩大,生产实践中烧陶技术、冶炼技术与耕作技术等专门知识随之不断积累和成熟。同时由于文字的发明,书写、印刷工具的出现,人类传播知识、交流技术的手段也更加高明,专门化的技术知识开始系统地传播普及。

(3)理论化的科学知识普及,包括古代自然科学如天文学、几何学、数学和力学等知识的普及,也包括理论化的技术知识传承。随着古代科学的发展,几大文明中社会的分工分化,开始出现学者的专业共同体,加之先进的传播手段,这样古代天文学、数学及力学等科学技术思想、知识和信息逐步并入整个社会文化,在一定范围,有机制地在同一代普及,也在世代间传递。

提出科普的三个原始形态,说明古代社会也存在科普,描述人类早期科普的内容和方式,也反映科普如何促进古代科学和社会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