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科学教育的发展历程

科学教育的发展历程

时间:2023-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表现为随着科学文化素质越来越成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科学教育成为全民的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它不仅要造就一批科技精英人才,更重要的是帮助每个公民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人们具有关心周围事物发展的态度、科学探究的精神、能对生活做出明智的选择与判断,以及积极的价值观等等。

科学教育起源于西方,脱胎于被教会控制的经院教育,并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产业革命不断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历来就有重视科学教育的传统,并把它看成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主要措施。

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西欧和北美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先后完成了以使用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产业革命,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不仅要求大力应用科学技术,而且也为探索自然规律提供大量精密的实验仪器,促进近代自然科学在19世纪的繁荣。这就形成科学—技术—生产之间相互促进的循环。

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相互促进发展,不仅要求有大量的具有初步读写算能力,具有一定的自然和社会常识并能操纵机器的劳动者,而且要求有相当数量的中级和高级科技和管理人才。为此,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通过了普及初等教育的法令,并在19世纪末基本普及了初等教育。在中等教育方面,各国先后成立了新的中等学校,如实验科学中学。在这些新型中小学里大量开设自然科学课程,科学教育就此迅速地发展起来。但当时的科学教育主要局限于科学知识的传授。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以电动机的广泛使用为标志的第二次产业革命促进工业电气化和农业机械化,推动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这就要求所有劳动者都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同时还要求有大量的中、高级科技人才。为此,西方各国在普及初等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延长普及教育年限,除了加强读写算的教学外,还大力加强各门自然学科的教学和职业技术训练,并广泛地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这一时期的科学教育具有明显的普及性与实用性,在重视科学知识教育的同时,更重视科学方法的教育,并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旨在将学生的学习过程改为科学探索与研究的过程,让学生在“做”中学,通过自身的经验学习科学方法。

20世纪中叶以后,以电子计算机在现代生产中的应用为标志的第三次产业革命引起生产与社会生活的革命性变化。高科技产业及其产品不断诞生,并大量进入日常生活,使现代社会生活出现日新月异的变化。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不仅作为生产者需要掌握较高的文化科学知识,而且作为普通市民也需要有相当的科学素养。因此,各个国家都把发展教育作为首先的对策。发达国家先后通过教育改革法案,进一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并重点改革数学、自然科学、外语等学科的教学,改进理科实验设备,实现教育内容的现代化。科学教育在这一时期成为各个国家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许多国家都把推进科学教育与本国的人力资源开发、科技振兴事业联系在一起,采用特殊政策,增加拨款,设立专门学校和专门项目等培养科技人才;同时通过教育改革,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科学素养。科学教育内涵也在这一时期得到进一步的丰富,不仅是传授科学知识与方法,而且增加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提高科学探究和创新能力等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教育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显得愈来愈重要。它不断地打破传统的学科边界,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联系日益密切。表现为随着科学文化素质越来越成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科学教育成为全民的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它不仅要造就一批科技精英人才,更重要的是帮助每个公民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人们具有关心周围事物发展的态度、科学探究的精神、能对生活做出明智的选择与判断,以及积极的价值观等等。科学教育还要密切关注现实和未来的全球性问题,如对人口、环境、能源、生态等,起着联系科学社会化、社会科学化纽带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