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科普产业发展的案例

科普产业发展的案例

时间:2024-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如何发展科普产业,已经成为振兴中国科普事业的关键。《科幻世界》在科普杂志市场化经营发展上做出成功探索。芜湖科普产业园区是集科普创意产业与高新科技创新产业为一体的新型园区,入驻企业主要为科普产品研发、生产以及销售的企业。园区已形成配套的科普产业政策。在国家现有科普政策基础上,目前直接支持科普产业园发展的政策有《芜湖市支持科普产业发展政策》《中国(芜湖)科普产业园项目入园暂行规定》。

如何发展科普产业,已经成为振兴中国科普事业的关键。由于观念滞后、制度缺失、政策法规不完善等,目前,我国科普产业市场化程度不高,整体上没有形成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发展格局;科普产业组织形式还处于“散、缓、小、弱”的状态,缺少龙头企业;整个科普产业结构中传统科普展教品业的比重较大,现代新兴科普产业发展不够。

为扶持、鼓励和规范科普产业的发展,政府应当通过产业政策、金融政策、税收政策等引导科普产业的发展。有关部门应放宽科普企业准入制度和民间资本准入制度,制定减免税费等具体政策措施,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兴办科技培训机构、科普期刊、科普网站、科普展览公司,科普场馆和具有科普教育内容的旅游文化设施等。逐渐形成多种所有制构成的科普产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或采用联合、合作、股份制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广泛吸引社会和企业资金,发展科普产业集团。发展科普产业必须遵循市场公平竞争原则,提高知识创新能力和实施知识产权保护,通过打造优秀品牌,推出一批有中国特色、有影响力、有市场占有率的科普书刊、音像制品、科普网站、科普展览和科技体验活动。

下面介绍一些典型案例以获得一些启发。

(1)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创办科普期刊的收获。1979年,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成立时,创办了两个科普刊物,一个是《科学爱好者》,另一个是《科学文艺》。根据办刊实践的需要,《科学爱好者》于1982年改名为《课堂内外》;《科学文艺》于1991年改名为《科幻世界》。这两个刊物都获得较好的发展,受到读者的欢迎。《课堂内外》曾获1990年和1993年四川省期刊评比一等奖。1992年《课堂内外》小学版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科委、原新闻出版总署主持的全国期刊评比二等奖,1995年在四川省优秀期刊评比中获“四川省十佳期刊”称号。

各期《科幻世界》杂志封面

更名后的《科幻世界》,1993年开始赢利,1994年改为月刊后至2004年发展最快的10年间,累计营业额过亿元。目前,《科幻世界》发行量高达50万份,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科幻杂志,曾获“世界科幻协会最佳期刊奖”,并入选“中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是中国科幻期刊中一面历弥久新的金牌。《科幻世界》还成功举办了1997年北京国际科幻大会和2007年成都国际科幻/奇幻大会,在国际科幻世界享有盛誉。《科幻世界》在科普杂志市场化经营发展上做出成功探索。这说明了,科普刊物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站住脚,必须要以质量取胜。刊物要争取成为精品,刊物登载的科普作品要优质。这就需要有精品意识和优质意识来办刊物,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科幻世界》的质量不断提高,发行量不断扩大,影响也不断扩大,现已成为全球闻名的科幻杂志,在宣传科幻、扩大科幻影响方面发挥很好的作用。1995年6月,诺贝尔奖奖金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专程从美国到成都参加“四川省首届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时,看到《科幻世界》,非常高兴地说:“太好了,真是太好了,想不到四川还有这么好的一本杂志”。并欣然为刊物题词:“幻想与梦想不同”。在切实办刊的基础上,《科幻世界》杂志社两次成功策划并举办了世界科幻大会。这两次成功的宣传活动,树立了《科幻世界》品牌,提高了品牌知名度。现在,《科幻世界》主编出品的“世界科幻大师丛书”“世界流行科幻丛书”“星云系列丛书”已出版几十套,在科幻界具有广泛影响。同时,围绕科幻特色,开发读者资源,杂志社还出品了商标注册的T恤、服饰、文具、小玩具、笔记本、挎包等,扩展品牌效应,初步尝试延伸和拓展科幻品牌。

(2)科普产业园的创建。2010年11月,全国首个科普产业园——中国(芜湖)科普产业园在安徽芜湖正式创建,这是科普产业发展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芜湖科普产业园区是集科普创意产业与高新科技创新产业为一体的新型园区,入驻企业主要为科普产品研发、生产以及销售的企业。园区整体规划包括科普产品研发设计中心、文化交流展示区及商务休闲中心等区域。

园区已形成配套的科普产业政策。入园企业享受国家、省、市规定的优惠政策,如《关于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税收优惠政策》《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等。在国家现有科普政策基础上,目前直接支持科普产业园发展的政策有《芜湖市支持科普产业发展政策》《中国(芜湖)科普产业园项目入园暂行规定》。科普企业可利用的优惠政策性文件就达10个,包括《芜湖市推进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工作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关于加强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当前就业工作的通知》《芜湖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芜湖市工业“小巨人”培育办法》《芜湖市第三产业“小巨人”培育办法》《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政策》《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高新区外来生产型企业财政目标奖励办法》等。国家、省、市制定的这些法律和政策,为推动园区内科普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此外,中国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连续四届在芜湖成功举办为中国(芜湖)科普产业园建设奠定基础。

芜湖科普产业园在发展科普产业方面已起到先导和示范作用,已成为科普资源的研发、生产、展示、交易、集散和服务的一个重要平台,并在科普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