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科普事业取得一定成效,形成一些发展的有利条件,然而,发展比较缓慢,落后于东部省份。目前无法用科普定量指标与国外和先进地区进行比较,但应清醒地看到,我省科普工作在思想观念、组织制度、普及能力、方法手段及政策措施等方面有明显差距,并且面临的困难和任务比较严峻。
1.对科普的认识与观念落后
发展科普事业,各级领导、政府有关机构、科技团体,必须在思想观念上有所创新和改变。目前人们对科普的意义缺乏充分理解,对科普规律与特点认识不够,对《科普法》的思想领会不深入。对自然科学普及与社会科学普及结合、联盟的重要性缺少认识。
许多人还认为科普就是普及科技知识或推广实用技术,而对科学文化即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宣传普及不够重视。
政府科普管理尚缺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科学规范管理的理念。科普组织开展科普工作尚不能立足于满足老百姓需要和关心的问题,缺乏市场经营观念和竞争意识。
大多数科技团体和科技工作者尚未认识到开展科普工作,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是自己应尽的重要社会责任。传媒对科普认识也不明,一些科技类报刊找不准科普定位。
2.科普组织管理不协调、不规范
科普联席会议只是一种协商制度,在调动和整合社会各界科普资源方面缺乏影响力。科普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能缺失,成员单位的科普工作不能有效协同。
市(州)、县(市、区)科普联席会议制度作用不强。科技局与科协开展科普工作不协调,甚至有相互代替情况,许多科技局无科普专项经费,挤占研发费开展科普活动。基层学会、协会、研究会等群众性学术组织科普活动趋于下降。
政府相关机构在科普管理中将精力多放到本应由社会开展的具体科普活动、项目的策划和组织上,而《科普法》规定的制定科普规划、政策引导、督促检查等工作相形不足。全省科普工作也尚未建立起科普效果的评估方法和监测手段,尚未针对不同的科普对象制定出相应的科普标准,尚未形成科普激励措施。
3.科普能力薄弱
缺乏科普人才培养机制。省内还没有一所大学设立科技传播专业,也无学校设立科普培训专职机构。科普创作人员,传媒界从事科普采编、策划、主持人员,大都缺少系统的科技知识训练,接受有关科普培训学习的机会也几乎没有。基层科普人才更是短缺。学校科学教育师资不足,造成中小学基础科普质量差。
科普队伍不强。目前科普工作者的劳动价值得不到应有承认,科普工作者在职称、待遇、工作、生活等方面的问题未得到解决,并且专家、教授中从事科普工作的人员少。
科普基础设施短缺。四川现在是全国没有省级科技馆的少数几个省份之一。全省现有的125个科技场馆远不能适应科普工作需要,大部分市(州)、县(市)城区基本上没有科普设施。城镇原来的文化宫、青少年宫、博物馆等场所普遍未发挥科普功能。
传媒科普功能堪忧。主要媒体(电视台、报纸、电台等)科普力度不够,科普宣传效果差。《四川电视台》举办近10年的“金土地”和“科学大观园”品牌性栏目,由于收视率低,刚刚被取消。《四川科技报》发行量逐年下降,由20世纪90年代20多万份,降到现在的几万份。科普期刊、科普图书、科普专版专栏等不断萎缩。
4.科普运行机制和相应政策体系不完善
尚未形成适于公益性科普事业的长效运行机制,政府仍主要通过行政手段动员社会开展科普工作,未能从社会各方面的实际利益和需求出发进行科普动员。
科普投入不足,尚未建立科普基金,融资渠道不畅,缺乏鼓励民间投资科普的优惠政策。全省科普总投入中,政府投入占主体但不够,社会捐赠很少,民间机构、企业科普投入微不足道。据省科技厅2003年科普统计数据粗略计算,人均科普专项经费约0.2元多。2005年省级科普经费投入大约相当于财政科技投入的2%。
学校科技教育经费非常缺乏,尤其中小学基础科普经费没有保障。例如,成都市龙江路小学举办的车船模型比赛、小发明和小论文比赛等小学科普活动,其经费都是由家长支付的。
四川发展科普文化产业虽有基础,且在科普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科普展览,科学教育,各种技术、技能的社会培训及具有科普教育内容的旅游等方面,都有发展科普文化产业的前景。但目前尚未重视科普文化产业,缺乏相关的政策法规保障,在培育市场主体上、打造人才队伍上及鼓励民间投资等方面缺乏政策支持。
5.农村基层科普和民族地区科普难度大。
四川农村人口多,农民科学素质低下,是制约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瓶颈之一。四川农村经济不发达,农民经济收入低,农村社会中还存在许多不文明的旧风俗习惯,迷信思想还很有市场。解决“三农”问题,科普工作责任重,任务艰巨。目前,尚难建立起有效的服务于“三农”的科普机制。
全省有55个少数民族,分布面积广。少数民族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落后,群众文盲率高,科技文化素质差。开展科普工作面临适应当地民族传统文化和生产生活特点,尊重当地宗教习俗的问题,也存在语言上障碍。目前民族科普工作尚不适应要求。
综上所述,四川科普工作具有良好传统和历史基础,积累了丰富经验并上升到较高理论认识,省内现代科技有较大发展,科普工作具有来自科技自身发展的内在推动力,也具有丰富的科普资源和科普创作优势,这在全国是少有的;但四川科普工作目前尚未树立起促进公众理解科学的现代科普理念,尚未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适合区域特点的科普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科普投入不足,科普设施短缺,科普能力落后于全国大部分省份,科普工作不适应全面建设小康需要,并面临农村科普和民族科普的艰难挑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