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四川省科普创作,政府及社会必须遵循科普创作的发展规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基于上述提出科普发展目标与任务,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加强对科普创作的领导
四川省科普联席会议和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应对科普创作工作进行领导和引导。建议设立一个“科普创作指导委员会”,负责制定政策,组织协调科普创作活动。
建议四川省科普联席会议和四川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制定公益性重大科普作品选题的创作规划,并组织动员社会科普创作力量实施。
政府有关部门、大众传媒和科技团体根据本部门开展科普活动需要,制定相关领域的科普作品选题的创作计划。
建议政府组织制定一些科普创作规范标准,按照“四科”的基本要求,对各类科普作品内容提出具体的原则性要求。例如四川可制定“青少年科学教育标准”“科普文艺作品创作准则”,以指导青少年科普作品的创作,科学小品等文艺作品的创作。
建议政府科技部门与文化部门出面支持,《科幻世界》杂志牵头组织国内科幻专家研究四川科幻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将科幻文化产业在四川省文化产业的“核心层”中进行规划,具体制定科幻作品的创作规划,制定科幻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
政府可直接组织实施一些重大科普创作工程。
2.建立科普创作的投入机制
政府应加强财政资金投入,支持公益性科普创作,并制定政策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科普创作。
建立对公益性科普创作的稳定支持机制。建议在省市两级财政预算中增设专项科普创作财政资金支出科目。建议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协联合注资建立专门的“科普创作基金”,配合重大科普作品选题创作规划,资助原创科普精品的创作。
政府有关部门、大众传媒和科技团体也应设立科普创作基金,支持本部门的科普创作计划。已有的科普基金,应当规定其主要资金用于支持科普创作。
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应安排一定经费支持本单位科技人员进行科普创作。
鼓励、引导社会上各类基金支持科普创作。制定优惠的金融、税收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海外资金参与科普创作和投资科普文化产业。
3.建立科普创作的服务机制
科普创作也是一种生产活动,科普作家的创作工作需要服务支撑。政府应引导建立为科普创作服务的平台,通过政策措施鼓励社会兴办一些为科普创作服务的中介机构。
政府及社会制定的科普创作选题规划和具体创作计划,应相应制定科普创作项目招标制度,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吸引社会科普创作力量竞标,从而建立起适应市场规则的科普创作需求机制,活跃科普创作气氛。
整合省内有关部门各类科普信息资源,集成现有科普图书、期刊、挂图、音像制品、展教品、文艺作品以及图片、科技成果等各类科普信息,建成数字化科普信息资源库和共享交流平台四川分支,通过互联网为科普创作提高丰富的资料,为科普作家创作过程建立起服务支撑机制。
建立和完善科普作品的传播机制。政府应通过行政规定或增加补贴等方式,要求电视台、广播电台增加科普节目栏目和播出时间;要求增加报刊科普专栏的数目和版面;要求出版社增加科普作品的编辑出版并通过制定政策,建立或拓展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普出版物发行渠道。
发挥互联网等新型媒体的科技传播功能,培育、扶持一些对网民有较强吸引力的品牌科普网站和虚拟博物馆、科技馆,使科普创作适应文化内容产业的发展需要。
4.建立科普创作的激励制度
政府、科技团体、民间机构等可设立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奖项,加大对科普作品的奖励表彰力度和广度。
省级科技进步奖应重奖科普创作精品。
政府或科技团体可建立独立的科普创作奖励制度,建立科普奖励基金,设立专门的科普创作大奖,激励创作科普精品。
政府有关部门也可建立本部门的科普创作奖励制度。
政府要对各类科普创作奖项要加强管理和指导,要求各奖项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使各种科普创作奖励制度规范化。
根据科普创作发展需要,政府可对已有的一些科普作品奖项给以支持,提升级别。建议将《科幻世界》杂志设立的科幻作品“银河奖”提升为省级大奖,并给以注资支持。
建议将科普创作成果作为科技人员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的依据。要求发表科技论文的同时,撰写面向公众的科普文章或作科普报告。
加强对科普作品著作权保护。
5.建立科普创作人才的长效培养机制
政府应重视科普创作人才的培养,在学校教育计划和社会培训计划中做出安排。
有关的大专院校设立科技传播专业或科普专业,开设科普创作课程。在一些文学艺术类专业中,也可设置科普创作、设计、编辑等课程或科普讲座。
政府通过适当补贴,或设立专门的培训项目,鼓励省科普作家协会等社会团体举办定期、不定期科普创作培训班,加快培养科普创作人才,及时提高科普作家的创作技能。
加强科普创作理论研究,探讨科普创作的基本规律和方法,总结我省科普作家的创作经验,构建科普创作理论体系。不断研究探索繁荣科普创作的政策措施。
6.实施科普创作重大工程
见于目前四川省科普创作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建议政府联合大众传媒、科技团体、科普作家协会组织实施科普创作精品工程。
通过实施科普创作精品工程带动全社会科普创作活跃,并结合实施工作进行制度创新,形成适应市场体制和公众需要的科普创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较合理、成熟的科普创作政策。
建议制定实施“科学素质建设科普创作精品工程”。
建议制定实施“青少年科学教育科普创作精品工程”。
建议制定实施“创新文化建设科普创作行动计划”。
建议制定实施“科普文化产业行动计划”。
建议制定实施“专题科普节目精品工程”,引导大众传媒推出影视节目、报刊栏目、图书出版的科普精品。
建议制定实施“科普展品设计制作引导计划”,引导催生科普展品设计制作的市场化经营。
建议制定实施“科普作品消费者培养计划”,对优秀科普作品进行推荐展示,不断扩大科普作品读者群。
建议创办定期成都“世界科幻大会”。省政府出面、协调各方,精心组织策划,每3年举办一次科幻世界大会,以国内科幻界为主,邀请外国科幻界参加。仿照每年举办的收取会议费的世界科幻大会,举办各种科幻活动,科幻小说颁奖、科幻书刊展览、科幻作品讨论会、科幻讲座、科幻作家和FANS见面、科幻人物表演、科幻影视展等活动,力争把这些类活动办成社会、经济“双赢”。
建议在“四川省《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实施,逐步建成以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为依托,以《科幻世界》杂志社、《四川科技报》报社(更名为《科学素质报》)为龙头的2~3个科普文化产业集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