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教材
教师普遍反映,现在的科学课学生更喜欢。与自然课相比,学生的兴趣更大,因为学生的动手能力会多,知识面比过去广,而且能够将科学课的学习延伸到课外。新教材总体是好的,认为教材注重学生经历科学探索过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以学生为主,从“教本”转变为“学本”,思路清晰。
在使用新教材的所有学科中,教师认为科学最难教。有教师说“我愿意上五节自然课,不愿意上一节科学课”。教材使用中感觉最大的问题是内容偏多、偏深、偏难。
教科书主要有以下的问题:
(1)量多,教不完,不少课在1课时上不完,影响效果。课本上提出的问题太多,要把这些问题都让学生弄清楚或者讨论一遍,时间不够。
(2)上课都在赶进度,不可能深入让学生去探究。
(3)教材适宜于小班化教学,而现在都是大班,特大班,教学非常困难。每个班级都在60人以上。很多活动设计安排很好,但是人多,教室条件实在有限,不适合开展。
(4)教参的针对性不强,要明明白白告诉教师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5)每课要留出组织教学时间、小组合作时间、汇报交流时间及评价时间,不要满满都是活动。
2.教学现状
教师差不多都有要让学生动手观察、实验,自己去研究问题的意识。教研员所见课堂教学差不多都有探究的形式,学生动起来,但实际效果差别大。个别骨干教师的科学课已经有较高水平,在全国的赛课取得好成绩,全国的培训活动中产生较大影响。
教研员反映,部分教师的教学没有明确的方向,学生的探究没有明确的方向,学生的活动很热闹,但学习的有效性不高。没有围绕着问题展开探究,看不出概念的构建过程。
农村和山区学校广泛使用方法是:教师演示(或讲解、看书)—学生讨论理解(或提问强化)—教师总结—学生记录要点。
教师反映没有做实验的设备和材料。要把60多个孩子带到大自然中更不可能,时间不允许,更担心学生的安全问题。
大多数教师都觉得科学课难教。主要原因为:
分组教学很难组织,因为学生太多,每个班级都在60人以上,有的达70~80人,无法控制和管理。
准备教材困难。学生多,需要的材料多。如果让学生自己准备,那些没准备的学生就只能成为旁观者。
动手操作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一节课不够用。
市区多数老师在试用新的评价方法。有的教师对新评价倍感迷惑,老师们反映,如果要调研考试,学校会十分重视成绩,如果没有统考,学校领导很少关注教学的效果。他们要求考试,考才被重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