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文化是与创新活动相关的文化形态,指人们在创新活动中的文化实践及实践成果,它是社会整体文化的一个侧面。创新文化体现在思想观念、认知方法、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制度模式等方面,可区分为内在的观念文化,外在的制度文化,或者说创新文化集中反映在关于创新的一般观念和相关的制度设置这两个层面上。
创新文化的价值观念包括科学精神、企业家精神,具体表现为科学研究中的求真务实、诚实公正、怀疑批判、协作开放;技术创新中的崇尚竞争、打破常规、敢冒风险、追求卓越;以及在全社会范围内,创新文化的核心价值表现为变革意识、超越精神、宽容失败、人文关怀。创新的观念文化是影响创新活动的最主要的东西,它是创新的内在动力。一种适宜创新的观念文化其自身也必定是一种创新,它使人有一种广博的思维视角,有一种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从而使人具有博采众长的技艺。
创新文化的制度设置包括科学共同体内部的评价、荣誉、奖励、竞争、成果共享等各项规则,也包括整个社会范围内与科技创新活动相关的各种管理体制、协调机制和制度安排。创新的制度文化是创新活动的社会环境,它是创新活动的外在动力。创新活动不仅仅是技术活动,它更主要地表现为创新人群的社会活动。创新人群所处的社会环境,如政策、法规、五大流(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知识流)、渠道、市场等等,这些因素的变化可以影响到是否能形成创新活动的“吸引子”,产生创新活动,聚集创新人才,放大创新活动即创新成果的影响。
所以,创新文化是既作为一种渗透到创新主体的潜在因素,影响创新者的行为和表达,又作为环境因素,影响和制约创新过程。
创新活动的主要特点是不确定性,即在科学和技术领域进行研究时,其研究结果不可能事先预测,具有巨大风险。从历史和现实看,创新文化的发展不断降低创新的不确定性,促进科技进步与创新。欧洲文艺复兴是一次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变革,是一场空前的反封建思想革命。文艺复兴是文化的新生,是新的精神力量的形成,近代科学正是起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17世纪,英国出现牛顿这样的科学巨星,技术上有蒸汽机这样伟大的发明,成为世界科学中心,这是因为“17世纪英格兰的文化土壤对科学的成长与传播是特别肥沃的”,那里有较为宽松的宗教背景,有培根、莎士比亚等人推波助澜的人文主义思潮。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法国大革命推翻路易十四以来的专政制度,启蒙哲学和理性精神打破旧世界观的桎梏,科学中心因此转移到法国。19世纪,德国哲学思想活跃,如康德、黑格尔等思想家对科学方法的总结和传播,歌德、席勒等人领导的浪漫主义运动以及宗教改革以后的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方面政策措施的实施,德国成为“科学世纪”的中心。
当代美国科技高速发展,美国在充分吸收欧洲创新文化基础上,形成了以研究生院为特色的研究型大学制度,确保教学与研究更加紧密结合;发展大规模工业实验室,使技术创新以有效方式进入市场;二次大战后,又发展以政府为主导的强大的国立实验室和军民结合的科研体系;20世纪80年代,又将大学、国立研究机构、企业以及金融机构的运作模式协调起来,形成支撑新经济的“硅谷模式”。
从最早欧洲的思想革命、政治体系改革、市场制度完善到现在美国的研发体系和风险投资制度的形成,显示创新文化的发展脉络,说明创新文化的发展不断降低创新的不确定性,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技术创新活跃、经济繁荣的时代,都需要重大的人文创新来导引,需要文化的繁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