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枝干上形成椭圆形至不规则形灰色或褐色膏药状物,即病原菌的子实体。衰老时易龟裂、剥离。发病轻者使植株生长不良,重者引起枝枯。该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枝干上越冬,翌春菌丝萌动生长形成子实层,产生担孢子,担孢子借蚧类的爬行传播,该菌与介壳虫共生,它以介壳虫的分泌物为养料,而介壳虫借菌膜覆盖得以保护。故介壳虫多,发病重。②秋季于发病部位涂抹波美0.5度石硫合剂,也可用10~15倍松脂合剂防治介壳虫。
4.什么是梅花膏药病?如何防治?
【症状】主要危害枝干。枝干上形成椭圆形至不规则形灰色或褐色膏药状物,即病原菌的子实体。子实体平铺成略厚,外观呈丝绒状。衰老时易龟裂、剥离。发病轻者使植株生长不良,重者引起枝枯。
【病原与发病规律】病原为茂物隔担耳菌和田中隔担耳菌,均属担子菌纲真菌。该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枝干上越冬,翌春菌丝萌动生长形成子实层,产生担孢子,担孢子借蚧类的爬行传播,该菌与介壳虫共生,它以介壳虫的分泌物为养料,而介壳虫借菌膜覆盖得以保护。故介壳虫多,发病重。阴蔽潮湿、排水不良、管理粗放生长势弱的梅园发病重。
【防治方法】①剪去发病重的枝条。②秋季于发病部位涂抹波美0.5度石硫合剂,也可用10~15倍松脂合剂防治介壳虫。③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