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如何防治梅花的褐斑穿孔病?
【症状】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叶片上的病斑初为紫红色小点,后扩大为中央灰白色或褐色、边缘紫褐色的圆斑,直径0.5~5毫米。潮湿时病斑上易出现灰褐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最后病斑脱落穿孔,穿孔的边缘整齐。嫩梢、果实上的症状与叶片上的相似。
【病原与发病规律】本病为半知菌亚门尾孢属核果假尾孢真菌侵染所致。以菌丝体在病枝、落叶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从伤口或气孔侵入。4月中下旬先在树冠中、下部叶片上出现症状,5月上旬病斑扩大为圆形斑,不久出现穿孔现象。5月中下旬大量病叶早落。夏秋季节此病继续危害,且严重危害新梢,常引起枯梢。该病的发病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密切。3月下旬至4月中旬若多风、多雨特别是有台风雨天气时,有利于病菌的传播和侵入,故发病重;反之,则轻。另外,凡是偏施氮肥、管理粗放的梅园发病重;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多施有机肥且管理精细的梅园发病轻。
【防治方法】①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梅树抵抗病害的能力。②科学施用肥水,增施磷、钾肥,适施氮肥,多施有机肥,并做到合理用水,即多雨时加强排水,干旱时及时淋透水。③剪除过分隐蔽的枝叶,以增加每树的通风透光;春末夏初及时除草,以降低园内的湿度。④减少病源。冬季彻底剪除病残枝梢,清理地面的残枝落叶,并集中烧毁,再喷1次波美1~1.5度石硫合剂,以杀死越冬的病原。生长季节要及早剪除病枝叶,经常清除落叶、落果,以减少再侵染病源。⑤化学防治。2~3月梅花叶展前后于晴天喷1次0.5∶1∶100波尔多液或波美0.8~1度石硫合剂,以保护幼叶;4月中下旬发病初期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特克多悬浮剂1 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每周1次,连续喷2~3次。药液要充分喷至树冠中下部的老叶片;夏季在剪除病枝及清理残枝落叶后,每隔10天喷药1次,共喷2~3次。药剂与4月份相同。
牡丹病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