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桃花叶片穿孔是什么原因如何防治

桃花叶片穿孔是什么原因如何防治

时间:2024-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桃细菌性穿孔病主要危害叶片、新梢及果实。有时叶片边缘多数病斑互相愈合,使叶缘表现焦枯状。树势衰弱和排水通风不良的桃园,发病较严重。发芽后喷68%农用硫酸链霉素水溶剂2 000倍液,或硫酸链霉素3 000倍液,或机油乳剂∶代森锰锌∶水=10∶1∶500,除对细菌性穿孔病有效外,还可防治蚜虫、介壳虫、叶螨等。预防果实发病,可于5月上中旬进行套袋。因为李树对细菌性穿孔病的感病性很强,往往成为果园内的发病中心,然后传染到桃树上。

26.桃花叶片穿孔是什么原因?如何防治?

【症状】桃花叶片穿孔是因为桃树患上穿孔病,桃花穿孔病分为褐斑穿孔病和细菌性穿孔病。

桃细菌性穿孔病主要危害叶片、新梢及果实。叶片受害,开始时产生半透明油浸状小斑点,后逐渐扩大,呈圆形或不整圆形,紫褐色或褐色,周围有淡黄色晕环。天气潮湿时,在病斑的背面常溢出黄白色胶黏菌脓,后期病斑干枯,在病、健部交界处,发生一圈裂纹,仅有一小部分与叶片相连,因此,很易脱落形成穿孔。有时叶片边缘多数病斑互相愈合,使叶缘表现焦枯状。病叶变黄,容易早期脱落。

枝梢受害后,产生两种不同类型的病斑:一种称春季溃疡,另一种称夏季溃疡。春季溃疡在上年夏末秋初病菌就已感染,病斑油浸状,微带褐色,稍隆起;由于病斑很小,当时不显著。但到第2年春季逐渐扩展成为较大的褐色病斑,中央凹陷,病组织内有大量细菌繁殖。春末病部表皮破裂,溢出黄色的菌脓,为病害初次侵染的主要来源。夏季溃疡是在夏季发生于当年抽生的嫩梢上,开始时环绕皮孔形成油浸状、暗紫色斑点,以后斑点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褐色或紫黑色,周缘隆起,中央稍下陷,并有油浸状的边缘。夏季溃疡的病斑不易扩展,并且会很快干枯,故传病作用不大。

果实被害,产生暗紫色圆斑,边缘有油浸状晕环。病斑表面和它的周围常发生小裂缝,严重时发生不规则的大裂缝。

【病原与发病规律】病原为细菌。病害一般在5月上中旬开始发生,梅雨期蔓延最快。夏季高温干旱,病害发展受到抑制,至秋雨期又有一次扩展过程。温暖多雨有利于发病,大风和重雾能促进病害的盛发。树势衰弱和排水通风不良的桃园,发病较严重。

【防治方法】①消灭越冬菌源。枝梢上的溃疡,应结合冬季修剪,彻底剪除,并集中烧毁;落于果园地面的枯枝和落叶,也应清除。②喷药保护。在桃树发芽前可喷射波美3~5度石硫合剂,或45%石硫合剂30倍液,或20%龙克菌悬浮剂500倍液。发芽后喷68%农用硫酸链霉素水溶剂2 000倍液,或硫酸链霉素3 000倍液,或机油乳剂∶代森锰锌∶水=10∶1∶500,除对细菌性穿孔病有效外,还可防治蚜虫、介壳虫、叶螨等。此外,还可选用硫酸锌石灰液(硫酸锌0.5千克、消石灰2千克、水120千克),半个月1次,喷2~3次。③注意桃园排水,合理修剪,使树冠通风透光良好,降低园内湿度,以不利病菌蔓延。预防果实发病,可于5月上中旬进行套袋。④桃树不宜与李、杏、樱桃等易感病的果树混栽,避免互相传染。因为李树对细菌性穿孔病的感病性很强,往往成为果园内的发病中心,然后传染到桃树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