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穿孔多时,叶片脱落。新梢、果实染病,症状与叶片相似,均产生灰褐色霉状物。病菌以菌丝体在病叶或枝梢病组织内越冬,翌春气温回升,降雨后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叶片、新梢和果实。以后,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病菌发育温度为7~37℃,适温为25~28℃。低温多雨利于病害发生和流行。
27.桃褐斑穿孔病是什么原因?如何防治?
【症状】该病危害桃树叶片、新梢和果实。在叶片两面发生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紫色或红褐色略带环纹,后期病斑上长出灰褐色霉状物,中部干枯脱落,形成穿孔,穿孔的边缘整齐。穿孔多时,叶片脱落。新梢、果实染病,症状与叶片相似,均产生灰褐色霉状物。
【病原与发病规律】病原为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核果尾孢霉。病菌以菌丝体在病叶或枝梢病组织内越冬,翌春气温回升,降雨后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叶片、新梢和果实。以后,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病菌发育温度为7~37℃,适温为25~28℃。低温多雨利于病害发生和流行。
【防治方法】①加强桃园管理。注意排水,增施有机肥,合理修剪,增强通透性。②药剂防治。落花后,选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超微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喷洒,7~10天喷1次,共喷3~4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