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如何识别和防治水仙大褐斑病?
【症状】初次侵染的病斑多出现于水仙叶子尖端,呈褐色,与健康部分分界明显。病斑可下延至叶的1/3甚至更长,易与冻害引起叶尖成段枯焦现象相混淆。大量的再次侵染的病斑出现于叶和花梗上。起初为褐色斑点,后发展成为椭圆形、纺锤形、半圆形、不整形的病斑。单个病斑的大小,横径可达1厘米,长径可在4.5厘米,褐色。病斑相互合并后可呈细长的大型褐色条斑,病斑周围黄化,上下端尤其迅速。病斑在边沿时,感病部位因停止生长,引起叶片扭曲,后期病部破裂。湿度大时,病部密生深褐色小点。花梗上的病斑与叶片上的相似,常弯曲畸形生长。严重时水仙地上部常提前4~8周枯死。
【病原与发病规律】病原为腔孢纲、球壳孢目、壳多孢属。病部的深褐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病菌在球茎的颈部膜质鳞片内越夏、越冬,或在朱顶红、君子兰、蜘蛛兰、文殊兰等其他寄主上越夏,在病残体或自身的幼苗叶上越冬。4月气温较高,4~5月间雨水过多时病重。栽植过密,或盆栽放置过密,排水不良时病重。水仙种或品种间抗性有差异,多花水仙发病重,青水仙、喇叭水仙、臭水仙感病较轻。侵染多发生在叶片自然披垂易截留雨露的部分,病菌从伤口侵入,也可从气孔侵入。
【防治方法】①水仙褐斑病菌寄主较多,栽植时,要远离朱顶红、文殊兰、君子兰、蜘蛛兰等花卉,防止互相传染。②消灭越夏的病残体,种植前除去种球外壳的膜质鳞片。③加强栽培管理,不使花盆放置过密,通风透光良好。④种植前种球用0.5%福尔马林液浸泡3~5小时,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泡12小时,可以减少初侵染。同时,在11月上旬喷杀菌剂,也可减少初侵染。初春发病初期喷药防治。可选用的杀菌剂有1%波尔多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0%绿得保悬浮剂5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在波尔多液中加入0.1%聚乙烯醋酸酯时可以提高防效,降低波尔多液毒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