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如何防治水仙鳞茎干腐病

如何防治水仙鳞茎干腐病

时间:2024-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俗称水仙鳞茎基腐病、漏底病、烂根病。水仙鳞茎腐烂病多发生于鳞茎基部和根部。田间鳞茎发病时,随病害发展,叶片由叶尖向下失绿变黄,直至全株枯萎。从昆虫咬伤和机械伤口侵入,也可直接侵入健康根系。贮藏场所通风不好容易感病;种植有病鳞茎时发病重;连作发病重。④收获贮藏时尽量使球茎少受伤,减少病菌侵染机会。可用43%福尔马林120倍液浸种3.5小时,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浸种30分钟。

53.如何防治水仙鳞茎干腐病?

【症状】俗称水仙鳞茎基腐病、漏底病、烂根病。分布于福建、上海、合肥及浙江舟山等地。水仙鳞茎腐烂病多发生于鳞茎基部和根部。叶片上初起为小而不规则的褐色病斑,后即扩大,病斑干燥,后期病部表面生白色或粉红色霉层;鳞茎发病,起初为根盘部位出现褐色斑,并向上迅速穿越鳞茎向内部蔓延,但也可横向扩展,腐烂呈条状,腐烂组织为深褐色或紫褐色,鳞片中间出现白色或粉红色的菌丝体。后期病球肉质鳞片呈干腐海绵状剥落。田间鳞茎发病时,随病害发展,叶片由叶尖向下失绿变黄,直至全株枯萎。贮藏期间,球茎根部开始变褐、腐败,末期肉质部分干腐海绵状剥落;病轻的鳞茎再次种植时,长出的植株矮化,叶短或浅黄绿色,很少或无根生长,不久枯死。

【病原与发病规律】病原为水仙尖镰孢。病菌的无性孢子有大型镰刀形的分生孢子、小型椭圆形的分生孢子和圆形的厚垣孢子。以三种孢子进行侵染传播。病菌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在带病鳞茎、病残体、病根或土壤中越冬,度过不良环境。从昆虫咬伤和机械伤口侵入,也可直接侵入健康根系。降雨的地表径流、灌溉水流等可使病菌在田间传播。鳞茎的挖掘、清洗和分级等操作过程,若将病、健鳞茎混在一起,将大大增加感染的机会,水仙挖掘时损伤多则容易发病。土壤偏酸,多雨潮湿,黏重积水,氮肥过多,都有利于病害的发展与蔓延。5月上旬至收获期是病害发展盛期。贮藏场所通风不好容易感病;种植有病鳞茎时发病重;连作发病重。

【防治方法】①轮作,避免连作。②田间和贮藏期发现病株、病种球及早剔除。③保证贮藏地通风、阴凉,避免闷热和过湿,贮藏温度保持在15℃左右。④收获贮藏时尽量使球茎少受伤,减少病菌侵染机会。⑤种植和贮藏前进行种球消毒。可用43%福尔马林120倍液浸种3.5小时,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浸种30分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