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集体行动的概念

集体行动的概念

时间:2023-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集体行动是社会存续和政治文明的必要条件。集体行动具有自发性,个体自觉参与是其重要特征。奥尔森从个人行为动机的自利性假定出发,解释了集体行动的产生逻辑。[6]奥尔森对此提出质疑。奥尔森假定个体行为是理性的,如果个体具有满足完备性和传递性的偏好,那么个人行为是物质驱动的并且人们是利己的。[8]由于具有外部性,导致个体成员未必会投入到集体行动中,这就是集体行动中的“奥尔森困境”。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集体行动。换而言之,社会进步和政治发展与变革之实现,往往都是通过集体行动来实现的。集体行动是社会存续和政治文明的必要条件。尽管集体行动作为一种人类社会一直存在的现象,然而,对集体行动概念和理论的研究却只始于现代社会。

关于集体行动的概念,公共选择学派的布坎南和图洛克等学者,运用成本——收益的角度进行分析。他们从功能的角度出发,将集体行动视为一种降低成本的可行方法。[1]即“一个团体的成员为追求其共同利益,尤其是当这种共同利益能提供公益时而采取的行动”[2]

社会学家赵鼎新认为,作为制度外的一种政治行为,集体行动参与者人数众多。集体行动具有自发性,个体自觉参与是其重要特征。[3]群体性政治行为分为制度内政治行为和制度外政治行为。前者包括政党竞选、议会选举,后者如各种社会运动和革命。其中,社会运动与革命有很大差异。革命是对社会进行改造为目的、旨在夺取政权的制度外政治行为,而社会运动则是寻求或反对特定社会变革的制度外行为。[4]

巴泽尔认为,集体行动是许多个体同时采取的行动。为此,集体行动要想成功,个体成员就必须在时间上一致,并在数量上达到一定规模。此外,民众之所以采取集体,在于单独行动就会造成收益为负。民众希望通过集体防止专职保护者攫取独裁权力、保护人们不受保护者的侵犯。[5]显然,集体行动只有在参与者高度一致,并且相关行为同时举行的情形下,才能实现目标。

奥尔森从个人行为动机的自利性假定出发,解释了集体行动的产生逻辑。首先,传统社会理论从理性的、自我利益的角度去论证,认为集团会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来采取行动,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6]奥尔森对此提出质疑。奥尔森假定个体行为是理性的,如果个体具有满足完备性和传递性的偏好,那么个人行为是物质驱动的并且人们是利己的。[7]然而,共同利益绝不是在集体行动中,成员采取一致行动的充分条件。这是因为集团物品具有使用上的非排他性。“除非一个集团人数很少,或者除非存在强制或其他某些特殊手段,有理性的、寻求自我利益的个人不会采取行动以实现他们共同或集团的利益。”[8]由于具有外部性,导致个体成员未必会投入到集体行动中,这就是集体行动中的“奥尔森困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