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网络动员,是网络用户的在线努力,它鼓励人们进行抗议、介入、支持这些行动等。网络动员有四个阶段:萌芽期、发展期、高潮期和衰退期。具体内容见图4.1。网民利用互联网发布信息、组织讨论,进行社会动员,形成合力发起集体行动从而改变现实状况。无论从虚拟社区还是现实生活,互联网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动员已经成为一种影响巨大的社会动员新形式。之所以愈来愈多的人开始使用网络动员的手段,这和网络动员的基本特征有关联。[2]
图4.1 环保类群体性事件网络舆论传播过程
1.网络动员的特点
传统媒体边缘化。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由于互动性缺乏,导致在社会动员中日益被边缘化。而微信、微博、社交网站、播客、论坛等新兴的社会化媒体,则发挥重要作用。社会化媒体给予网民更多的主动权;在互动技术支撑下,1对n人的传播模式,也使得网民表达自我的愿望得以实现。
准入门槛低。网络动员相比于传统动员,一大优势就是成本低且极为方便。目前互联网已经在全球普及,拥有众多的用户。随着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等大力发展,随时随地上网变得可行。因此,民众既可以随时随地发布消息,也可随时随地接受消息。每一个网民都是网络信息的受众者,都可能成为动员的对象。
公共性。网络公共事件中的对话是在“公共性”立场上进行的。公共性成为网络讨论问题的立足点。例如,权力腐败、权力侵犯、资本放肆、阶层冲突、道德沦丧等等,都需要通过公共性来交谈和检验。互联网的独立、互动和链接等特点,都表现出广泛的公共性。这种公共性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性和公理性。正如哈贝马斯所言,“虽然人们提出的理由可能会受到自己的偏好和利益的影响,受到各种不同社会权力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还必须受到公共视觉的检验,才能在商谈中真正发挥作用。可以说,公共领域的政治商谈对社会权力进行过滤,限制社会权力对政治商谈的影响。”[3]
动员的高效率。一方面,网络媒体的受众面广。从理论上讲,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网民都可能被动员起来。无论是高级知识分子、政治精英,还是普遍民众,不管你的知识水平高低还是社会等级状况,在网络面前都可能成为受众者。便捷的信息沟通、丰富多彩的信息表现使得网络动员能为最广泛的人群接受。
另一方面,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效率高。网络中的信息可以实现实时发布,全天候滚动播出。同时,信息一经发布就可以被传播到世界各地,并且许多信息可以被保存很长的时间。这种无与伦比的信息传递速度和信息存在方式,使得网络动员的信息传播已经不是一个问题。
传播途径多中心化。互联网整体上呈现分布式网状结构,结构中存在诸多节点,即网站服务器。从物理形态上讲,每个节点的地位在网络中都是平等的,即所谓的多中心化。在这种结构中,向任意一个节点传输信息都存在着多种途径。因此,信息很难被封堵,这导致网络空间中的社会管理和控制能力便大大降低,从而为网络动员提供了优良的政治机会。
隐蔽程度高。在网络空间中活动所特有的匿名性,这正是环境类群体事件高发的重要原因。同样地,这种匿名性的特征也对集体行动的动员者形成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增加了人们活动的范围和任意性。同时,匿名性也使符号动员更加丰富多彩,可以表达各种不同的立场、观念乃至意识形态。只要是不危及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等言论,一般不会被网络警察、网络管理员删除或者屏蔽。
2.网络动员的类型
以网络动员的动机为标准进行分类,可以分为诱发动员型、泄愤动员型和公关动员型等三类。
诱发动员型是指为了使某个人或事件成为网络舆论焦点而进行的动员。此类动员的主要目的是借助于某人或某事引起网络集体行动事件,从而达到一定的目的。诱发动员最重要的特点是希望通过各种动员手段,制造某人或某事的关注度、震撼力和新鲜感,从而大量吸引网民的注意。
泄愤动员型是指动员者和参与者凭借道义上的正义感或者由于遭遇了不公正的待遇,而借助网络进行广泛的情感宣泄、谴责、讨伐,从而引起网络集体行动的动员过程。泄愤型动员以情绪为基本的出发点和基本的动员过程,最终所要解决的依然是情绪问题。通常所采取的手段都具有较强的煽情性,以情感渲染和道德谴责等手段作为动员的基本策略。
公关动员型是指一些个体、组织或者机构为了满足自身利益,借助专业的网络机构或网络意见领袖发布问题,聚集人气来引起广泛的关注,进而上升为网络集体行动的过程。公关动员一般是由拥有诸多水军的专业化公关公司或者粉丝众多的网络意见领袖来进行的,是一种通过支付报酬而推动集体行动的网络动员,或者是一种已经商业化运作的动员类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