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配合比是决定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水灰比的大小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其他如用水量、砂率等也影响混凝土的各种性能,从而造成强度不足事故。这些因素在工程施工中,一般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随意套用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是根据工程特点、施工条件和原材料情况,由工地向试验室申请试配后确定的。不少工地却不顾这些特定条件,仅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指标,随意套用配合比,因而造成许多强度不足的事故。
(2)水泥用量不足。除了施工工地计量不准外,包装水泥的质量不足也屡有发生。而工地上习惯采用以包计量的方法,因此混凝土中水泥用量不足,也会造成强度偏低。
(3)用水量加大。较常见的有搅拌机上加水装置计量不准,不扣除砂、石中的含水量,甚至有在浇灌地点任意加水等情况。用水量加大后,混凝土的水灰比和坍落度增大,造成强度不足的事故。
(4)砂、石计量不准。较普遍的是计量工具陈旧或维修管理不好,精度不合格。有的工地对砂、石不认真过磅,有的将质量比折合成体积比,造成砂、石计量不准。
(5)外加剂用错。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品种用错。在未搞清外加剂具有何种性能(早强、缓凝、减水等)前,盲目乱掺外加剂,导致混凝土达不到预期的强度。二是掺量不准。曾发现四川省和江苏省的两个工地掺用木质素磺酸钙,因掺量失控,造成混凝土凝结时间推迟,强度发展缓慢,其中一个工地混凝土浇完后7 d不凝结,另一工地混凝土28 d强度仅为正常值的32%。
(6)碱集料反应。当混凝土总含碱量较高,又使用含有碳酸盐或活性氧化硅成分的粗骨料(蛋白石、玉髓、黑曜石、沸石、多孔燧石、流纹岩、安山岩、凝灰岩等制成的集料)时,可能产生碱集料反应,即碱性氧化物水解后形成的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钾,与活性集料起化学反应,生成不断吸水膨胀的凝胶体,造成混凝土开裂和强度下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碱集料反应后混凝土强度仅为正常值的60%左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