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钢筋混凝土构件拆摸后,表面经常显露出各种不同程度的缺陷,如麻面、蜂窝、露筋、孔洞、掉角以及缝隙夹渣层等,这些缺陷的存在表明混凝土不密实、强度低,构件截面削弱,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降低。产生这些缺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露筋系指主筋没有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的缺陷。大体积钢筋混凝土采用斜向分层浇筑,很可能造成底部附近混凝土孔洞。
钢筋混凝土构件拆摸后,表面经常显露出各种不同程度的缺陷,如麻面、蜂窝、露筋、孔洞、掉角以及缝隙夹渣层等,这些缺陷的存在表明混凝土不密实、强度低,构件截面削弱,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降低。产生这些缺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混凝土孔洞指深度超过保护层厚度,但不超过截面尺寸1/3的缺陷。露筋系指主筋没有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的缺陷。缝隙夹渣层系指施工缝处有缝隙或夹有杂物的缺陷。
1.孔洞事故原因
(1)浇筑时混凝土坍落度太小,甚至已经初凝。
(2)用已离析的混凝土浇筑,或浇筑方法不当。
(3)错用外加剂,如夏季浇筑的混凝土中掺加早强剂,造成成型振捣困难。
(4)对钢筋密集处,或预留洞、预埋件附近,可能出现的混凝土不能顺利通过的现象,没有采取适当的措施。
(5)不按施工操作规程认真操作,造成漏振。
(6)大体积钢筋混凝土采用斜向分层浇筑,很可能造成底部附近混凝土孔洞。此外,混凝土浇灌口间距太大,或一次下料过多,同时又存在平仓和振捣力量不足等,也易造成孔洞事故。
(7)采用滑模工艺施工,不按工艺要求严格控制与检查。
2.露筋事故原因
(1)钢筋垫块漏放、少放或移位。
(2)局部钢筋密集处,水泥砂浆被集料或混凝土阻挡而通不过去。
(3)混凝土离析、缺浆、坍落度过小,或模板漏浆严重。
(4)振捣棒碰撞钢筋,使钢筋移位。
(5)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或拆模过早。
3.缝隙夹渣层事故原因
(1)施工缝处未清理,或不按施工规范规定的方法操作。
(2)分层浇筑时,上、下层间隔时间太长,或掉入杂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