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典型的系统中,通常在电池的背面布置散热装置来对其冷却,因此热量必须穿过散热器的每一层直到传到冷却介质。总热阻是所有层热阻的总和。设计散热装置的最后一步就是将DBC与处理热流的换热器相连。
利用一个简单的稳态热阻模型来模拟分析10 mm×10 mm的太阳电池组件。该太阳电池组件的第一层是电池本身。因为大部分热都是由电池的顶层产生的,所以可以将整个电池看做一层。一般制造电池基底的材料是硅、锗和GaAs,其厚度为300 μm,阻值如表7.1所示。
表7.1 电池材料和对应的特征参数
一般假定焊锡层的厚度在100~250μm之间,导热系数在0.5 W·cm-1·K-1左右。这一层的详细参数见表7.2。
尽管层越厚热阻越大,但是,在传热过程中,层厚也能较好地缓释由于上层(半导体)和下层(DBC)间热膨胀系数不同而引起的机械应力。
表7.2 焊锡层的特征参数
接下来的一层是厚度为35~300μm的铜层。因为电池会产生较高的电流,所以铜层的厚度至少要有100μm。无论如何,由于铜的导热系数很大(4 W·cm-1·K-1),所以相对总热阻而言,铜层的热阻可以忽略不计。铜层参数详见表7.3。
表7.3 铜层的特性
DBC内基材的选择是需考虑的因素,通常用得最多的是Al2O3,其次是AlN和BeO,其标准厚度为0.635 mm,但是当使用Al2O3时,这个值可以降到250μm(这时的机械稳定性问题变得相当严峻)。AlN和BeO一般采用标准厚度。还有就是要控制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使之与半导体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的差别尽量减小(例如,硅的热膨胀系数为2.6×10-6K-1)。
基板材料的热阻大小详见表7.4。尽管Al2O3是最常用的材料,但是由于AlN具有合适的CTE和较大的导热系数,所以在硅电池装配时是最佳的选择。
表7.4 基板材料的特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