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以人脑处理为中心的可视化绘制

以人脑处理为中心的可视化绘制

时间:2024-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可视化绘制是由人类借助一定的可视化技术工具将大脑中产生和拥有的知识以图形化的方式表示出来,以关联人脑中的知识结构与知识库存储的知识结构,旨在产生更多的知识以增加人脑和知识库的知识存量。人脑中产生和拥有的知识是可视化绘制的直接来源,但是这些知识是长期积累才能获取的,而且在可视化绘制过程中也常常需要临时查阅个人存储的相关文档以便更好地并确保形成知识的准确性。

2.4.2 以人脑处理为中心的可视化绘制

可视化绘制是由人类借助一定的可视化技术工具将大脑中产生和拥有的知识以图形化的方式表示出来,以关联人脑中的知识结构与知识库存储的知识结构,旨在产生更多的知识以增加人脑和知识库的知识存量。可视化绘制流程如图2-22所示,包括知识准备、知识互动以及图形绘制三个步骤,三个步骤分别形成个人知识空间、共享知识空间以及视觉对象空间。

个人知识空间是单个知识工人拥有的知识构成的知识空间,是通过长期学习、不断积累形成的。个人知识空间不仅包括人脑中的知识,也包括个人计算机存储的知识。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为个人知识管理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各类个人数字图书馆软件、桌面搜索引擎及内容管理工具等,在学习和工作中人们常常借助这些工具将各种学习资料、工作文件保存管理起来,并将个人体会、读书笔记、读后感想以及各种想法、观点、思路及总结等学习结果撰写成文档存储起来。这些文档均是个人知识的体现,反映了特定人的知识结构。人脑中产生和拥有的知识是可视化绘制的直接来源,但是这些知识是长期积累才能获取的,而且在可视化绘制过程中也常常需要临时查阅个人存储的相关文档以便更好地并确保形成知识的准确性。因此,就一次的可视化绘制而言,知识准备是临时的,形成的个人知识空间反映的也是当时的个人知识结构;但实质上,知识准备是长期的,包括个人以往所有的学习和工作总结,是一个不断积累、永无止境的过程。

img81

图2-22 可视化绘制流程

共享知识空间是由一群人参与讨论、互动协作、相互评价、取长补短、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及自由发挥形成的动态知识空间。共享知识空间可以是一次集体讨论,可以是头脑风暴过程,也可以是协作学习过程。协作与对话是共享知识空间形成的关键。不同的人对知识的理解是不一样的,针对同一问题每个人的看法和思路是不一致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只有通过协作才能达成共识形成理想的知识结构。因此,协作贯穿于知识互动过程的始终,协作对问题进行界定、协作提出各种假设、协作提出各种证据、协作进行评价以及协作形成最后方案等。对话是协作不可或缺的环节,参与互动的人员之间需要沟通交流,只有通过对话才能保证协作的顺利进行。共享知识空间的形成是一次知识互动完成的,而且不能复制,是参与人员的即兴发挥。知识互动中,详细的策划、周密的准备、有力的组织、灵活的协调是保障共享知识空间质量的重要手段。

视觉对象空间是由一组视觉对象及其属性组成的空间,是由人类根据共享知识空间生成的知识结构利用图形软件绘制而成的。视觉对象空间可以是一组概念图、一组思维导图、一组语义网络图、一组认知地图,也可以是一副由通过视觉隐喻形成的图形。视觉对象空间的形成由绘图软件协助完成,绘图软件的设计应该简单易用,同时提供各类面板、记忆功能。实施绘制的人员可以是参与知识提取或知识建构的知识工人,也可以是专门的知识工程师,还可以是善于利用绘图软件的计算机工程师,当然也可以是几个人员协作完成。视觉对象空间的计算机存储可以是结构化的,也可以是半结构化的,还可以是非结构化的。例如,概念图可以用图形格式存储,也可以用XML文档存储,还可以用关系数据库存储。视觉对象空间存储的结构化程度将影响知识的复用和共享。

可视化绘制的实质是将动态的知识空间转化为直观的视觉对象空间,在整个过程中,所有任务主要有人类主导完成,计算机仅是协助完成。知识准备阶段,人们收集各种资料进行研读学习、从工作中学习完成知识积累,计算机提供收集和管理学习文档的软件工具;知识互动阶段,人们通过协作、对话将各自的观点表达出来并达成一致提供最终方案,计算机负责提供方便参与人员沟通、交流、协作学习、共同创新的沟通工具和在线协作工具;图形绘制阶段,人类根据形成的知识结构利用绘图软件表示出来,图形的内容和布局由人类决定,计算机仅是负责生成电子文档、方便图形的绘制和管理。因此,可视化绘制是充分利用人脑和计算机的强大处理能力,将人脑的认知结构与计算机的存储结构关联起来,旨在将人脑中的知识以图形化的方式表示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