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
信息资源建设的目的是建立可资利用的信息资源体系,信息资源建设就是围绕这个体系的形成、发展而进行的全部活动。其主要内容可概括如下:
(一)信息资源体系规划
信息资源体系,是指信息资源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系统。信息资源体系规划,就是根据信息资源体系的功能要求,来设计这个体系的微观结构和宏观结构。在微观层次上,就是每一个具体的图书馆根据本馆的性质、任务和读者对象的需要,确定信息资源建设原则、资源收集的范围、重点和采集标准,提出本馆信息资源构成的基本模式。在此基础上,制定信息资源建设计划,安排各类型信息资源的数量、比例、层次级别,形成有内在联系和特定功能的信息资源结构,建立有重点、有特色的专门化的信息资源体系。宏观层次上的信息资源体系规划,就是从一个系统、一个地区乃至全国这个整体出发,对信息资源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制定各种类型的图书馆及各类型信息机构之间在信息资源的收集、组织、储存、书目报导、传递利用等方面的协调与合作规划,从而形成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化、综合化的信息资源体系。
(二)信息资源的选择与采集
根据已经确定的信息资源体系的基本模式,通过各种途径,选择与采集信息资源,建立并充实馆藏,扩大“虚拟馆藏”,是信息资源建设的基础工作。这一工作至少包括如下内容:①印刷型文献的选择与采集,即根据既定的信息资源选择与采集的原则、范围、重点、复本标准、书刊比例等,通过各种渠道和各种方式,采集所需要的文献,建立并不断丰富馆藏资源。传统的文献资源是图书馆特殊的资源,在传统文献还会长期存在、还要大量产生的今天,对于大多数图书馆来说,信息资源建设的重点仍应是文献资源建设。②电子出版物的选择与采集。这里所说的电子出版物,是指以实体形式存在的、单机使用而非网络传递的电子信息资源。图书馆要根据读者需求、电子出版物本身的质量、电子出版物与本馆其他类型出版物的协调互补、电子出版物的成本效益等原则进行选择和采集。③网络数据库的选择与采集。网络数据库是图书馆通过签约付费,可远程登录、在线利用的电子信息资源。国内外许多数据库生产商或数据库服务提供商已开发出各种文献数据库,直接购买这些产品或服务,也是信息资源选择与采集的重要内容。
(三)馆藏资源数字化与数据库建设
馆藏资源数字化是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只有经过数字化处理的文献才能通过网络为人们所共享。图书馆应通过计算机和大容量的存储技术、全文扫描技术、多媒体技术,将馆藏中有独特价值的印刷型文献转化为扫描版全文电子文献,制成光盘或网上传播。
数据库建设是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核心内容。对图书馆来说,数据库建设主要有书目数据库和特色数据库建设。书目数据库是开发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基础数据库,也是图书馆实现网络化、自动化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联机编目及联合目录数据库的建设。特色数据库是图书馆特色资源的集中反映,是图书馆充分展示其个性,提高其社会影响力和信息服务竞争力的核心资源。图书馆要根据本系统、本地区的社会需求和本馆的技术力量、经费等条件,选择适合的主题,系统地将馆藏资源中的特色文献制作成独具特色的文献数据库或专题数据库,并提供上网利用。
(四)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因特网信息资源极为丰富,图书馆对它进行开发组织,就可以使这些分布在全球的网络信息资源成为自己的虚拟馆藏。这种开发和组织就是根据用户的需求与资源建设的需要,搜索、选择、挖掘因特网中的信息资源,下载到本馆或本地网络之中,经过分类、标引、组织,通过网络或其他方式提供给用户使用,或者链接到图书馆的网页上,如建立Internet信息资源导航库,以方便读者迅速检索到自己感兴趣的有价值的网络信息资源。这种虚拟馆藏对图书馆及各类型信息机构的信息资源建设和信息服务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虚拟馆藏汇集了全球范围内有关专业的信息资源,其网络终端无论延伸到何处,连接终端的用户都可以自由地利用信息资源,使图书馆和各类信息机构不仅有了丰富的资源保障,而且为拓展其服务功能创造了条件。
(五)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
这里主要是指图书馆对本馆拥有的信息资源和可存取的信息资源进行的组织管理。包括:①对入藏的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加工、整序、布局、排列、清点和保护。科学地组织管理信息资源的作用,在于完整地保存和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保持信息资源处于最佳流动状态。对保存性强的信息资源的组织,要注意完整性、稳定性、可检性;对流动性强的信息资源,要注意实用性、现实性、针对性。要通过对信息资源的调配、调整、重新排列组合,使信息流有序运动。②对数字化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将购买的数据库与自建的数据库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对其内容进行充分的揭示,实现跨库检索,提供“一站式”服务,使用户能够像利用传统文献一样熟悉和利用数字信息资源。
(六)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
信息资源共享是人类社会的崇高理想,是图书馆为之奋斗的最高目标。而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是信息资源共建。在新的信息环境中,文献信息数量激增与图书馆有限收藏能力的矛盾加剧,信息需求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与图书馆满足需求的能力形成强烈的反差,网络环境使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变得更为必要和迫切,同时也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在新的信息环境中,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主要内容包括:通过整体规划与图书馆之间的分工协调,建设相对完备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形成覆盖面宽,利用方便快捷的书目信息网络,实现网络公共查询、联机合作编目、馆际互借、协调采购等功能;建立迅速高效的电子文献传递系统。
(七)信息资源建设基本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信息资源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因此,对信息资源建设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研究,是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资源的形成、特点和发展规律;信息资源建设的物质条件和信息环境基础;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政策、方法及其实施;信息资源的选择与评价理论;传统文献资源建设的技术手段和业务流程;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技术支撑与方式方法;网络信息资源内容开发及信息资源网建设;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理论基础、结构模式、运行机制、保障条件;信息技术在信息资源建设中的应用等有关新观点、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