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我国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时间:2024-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以国家级信息资源网络为主导、集中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的、多元化的过渡型模式作为我国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模式,符合我国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目标和原则,具有现实的可行性。以“国办为主”即以国家级信息资源网络为主导进行协调,可以有效地减少信息资源建设中的重复现象,从整体上提高国家信息资源的保障能力。在地区性跨系统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方面,上海地区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一个典型的范例。

三、我国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以国家级信息资源网络为主导、集中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的、多元化的过渡型模式作为我国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模式,符合我国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目标和原则,具有现实的可行性。该模式的重要特征是在不同地区(如东、西部地区)、不同系统之间采取灵活多样的共享模式,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现实选择。

(一)该模式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文献情报工作自动化水平及社会对文献信息的需求状况相适应

与自上而下建立全国性信息资源网络相比,先在地区性范围内建立各系统的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再实现跨系统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最后实现地区互联,这样能大大节省费用。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先行建设地域性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是可行的。由于我国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文献信息需求和吸收能力也有很大差距,如果立即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资源网络较难,而同一地区和区域的信息资源中心,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经济及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基本相同,用户的情报需求和吸收能力也大体相同,因而协调与合作有共同的基础。此外,地区网和区域网以就近协调为主,地理障碍较少,在目前我国远程通信技术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以现有的通信技术建立地区性和区域性文献资源网较为现实和容易。

(二)该模式便于协调

长期以来,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主要障碍之一是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以“国办为主”即以国家级信息资源网络为主导进行协调,可以有效地减少信息资源建设中的重复现象,从整体上提高国家信息资源的保障能力。另外,以“国办为主”还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参加国家级信息资源网的成员都拥有雄厚的馆藏文献基础,馆藏特色和优势明显,在文献收集方面一旦实现联合,必将大大提高国家整体信息资源的完备程度,形成强有力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二是国家级网络成员集中在北京,具有便利的交通、通讯条件,实现资源共享在地理上没有障碍;三是国家级网络成员在现代化技术设备和技术手段方面有良好的基础,在人才结构、服务水平方面有很强的优势,这是信息资源网络建设极为难得的条件;四是国家级网络成员之间长期以来在文献的收集、利用方面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分工协调,相互合作已有一定的基础。具备了这些有利条件,只要精心组织,努力工作,国家级信息资源网络建设就有可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从而带动地区级和区域级信息资源共享网络的发展,并最终促成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系统的建立。

(三)该模式具备一定的经验基础

在我国,虽然全国性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尚未建立,但各系统内局部的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活动却从未间断,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随着图书馆内外部网络环境的形成和日益完善,1998年以后,以高校图书馆系统为先导,公共和科研系统的图书馆均开展了基于网络环境下系统内的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活动。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公共、高校、科研三大系统三足鼎立的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格局,且每个系统的共建共享均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此外,近20年来,我国地区性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地区性跨系统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方面,上海地区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一个典型的范例。1999年,上海市在原上海地区文献信息资源协调网的基础上实行了新一轮文献信息资源共享计划。同年,河南省开始实施省数字图书馆工程。该工程是全省公共、高校、科研三大系统共同建设、共同享用的工程。因此,在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方面,河南省是跨系统共建共享的先行者。另外,广东省和甘肃省在跨系统的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由此可见,地区性跨系统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并非困难重重,高不可攀。只要地方政府和信息资源中心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给予高度的重视,实现地区性跨系统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完全可行的。

(四)跨系统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在图书馆界有广泛共识

从用户的角度来说,信息资源的所在地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和获取这些资源所需要的时间和费用。从信息资源中心的角度来说,实行跨系统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满足用户这种信息需求心理的根本保证。正如高波主持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15],在103所大中型图书馆中,有69%的图书馆认为我国应实行全国性或区域性跨系统的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这充分说明实行跨系统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有着广泛的认知基础,而这恰恰是构建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最重要的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