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提升高校“文检课”课堂教学品质的几点思考

提升高校“文检课”课堂教学品质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3-10-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提升高校“文检课”课堂教学品质的几点思考--以武汉大学为例谈传统的“文检课”面向信息素质教育的角色转变摘 要:信息时代,怎样实现传统的“文检课”向信息素质教育转化?可以说传统意义上的文献检索课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必然要向着信息素质教育的方向延伸、拓展和发展。

提升高校“文检课”课堂教学品质的几点思考--以武汉大学为例谈传统的“文检课”面向信息素质教育的角色转变

段晓玲 龚芙蓉

摘 要:信息时代,怎样实现传统的“文检课”向信息素质教育转化?本文以武汉大学图书馆“文检课”为例,从主题内容、授课技巧以及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提升高校“文检课”教学品质的问题。

关键词:文献检索课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信息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 教学品质

1984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要求全国有条件的高校开展文献检索课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情报意识和文献检索技能,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进一步明确要求“通过开设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以及其他多种手段,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可以说传统意义上的文献检索课(以下简称“文检课”)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必然要向着信息素质教育的方向延伸、拓展和发展。武汉大学图书馆从合校之前各个院校各自为政的“文检课”到形成比较成熟、完善,整体规划、统一管理的信息素质教育环境,已经历了整整十年的历史。“文检课”已不再是单纯的方法课,而是集理论性、实践性、实用性和科学性为一体的全方位的多元化的信息素质教育课。因此授课主题内容的设计组织,授课技巧的灵活运用以及教学方法的新颖多变就显得愈为重要,为此我们做了大量的尝试,其目的就是提升高校“文检课”课堂教学品质,为学生提供更加深入的信息素质指导,加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能力,真正使其受益。

1 课程内容的设计与组织

1.1 整合内容,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传统的“文检课”教学内容包括信息检索基础知识和信息检索基本技能两大部分,也称为理论篇和实践篇。过去我们往往把这两部分的内容隔离开,先讲基础后讲检索,由于信息检索基础知识目前已经有自己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有据可依,而且变化不大,这方面的教参书籍也不少,所以往往会造成照本宣科、内容枯燥,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的现象。而检索环节又成了数据库培训,只是一味地解析数据库的结构、收录范围、使用方法等,单调乏味,显得重复而又不够实用。

现行的信息素质教育课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目的是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地应用到检索实践中去。因此把这两大部分的内容重新整合,使得课程主题结合学生信息素质现状和学校资源进行设计;教学内容以学校图书馆现有的各种资源为主,适当补充新的相关信息;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采取以实践题目为主的考核方式。让课程内容的设计更合理更科学。

1.2 与时俱进,充分展示信息魅力

“文检课”本身就是信息传递的一种渠道和工具。信息时代的“文检课”就一定要充分体现信息的特点和时代的气息,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不能一味地停留在课本教学的层面上。把课堂教学的有限性与知识拓展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尽量最小化,因此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工具,发布有价值的信息。在授课过程中我们有意识地填充了大量社会信息、高校信息以及图书馆各方面的服务信息,如在讲授信息意识这部分内容时,我们给学生讲述了“照片泄密案”、“碱性水谎言”、“武汉工程师叫板日本公司,终审胜诉获赔”等正反两方面的实际案例来阐述信息意识的重要性,进而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树立对信息的敏感意识。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真正理解信息社会信息资源的意义。在讲授“文献类型”时我们不仅会让学生了解按不同标准分类的各种文献特点,还会让他们进一步了解有些特殊的文献类型在各个高校及本校图书馆的分布,如在对声像型文献介绍中我们会讲到学生非常关心的随书光盘以及湖北省高校联合开发的“随书光盘系统”,而鲜为人知的信息分馆“地图机密资料室”作为“黑色文献”的典范也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这些信息的传递,让学生时时刻刻感受到信息的魅力。

1.3 突出重点,深入浅出,疑题杂念,举一反三

信息检索基础知识往往过于抽象理论化,为此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把深奥的知识浅显化,把复杂的概念具体化一直是我们努力探索的方向。例如检索语言这一章节,如果单纯讲解关键词、主题词、上位词、下位词这些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语义关系,就显得枯燥乏味且不容易理解,经常是老师讲得筋疲力尽,学生却听得一知半解。现在我们用数据库的具体事例(中国期刊网的扩展词、EI/EBSCO/CSA的主题词表)来阐述这些内容(如图1和图2所示),效果就好很多。一方面学生因为简单易懂、学以致用而备感兴趣,另一方面形象生动、深入浅出的教学策略也会调节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img4


图1 EI数据库中的主题词表及主题词语义关系

img5


图2 CSA数据库中的主题词表及主题词语义关系

1.4 课堂教学内容与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相得益彰

信息检索课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因此不少学生轻理论重实践,尤其对于某些比较难掌握的基础知识会有排斥心理,认为学习这些作用不大。因此我们会将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与技能同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相结合,在具体的服务项目中让学生感受学习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比如“各种文献类型的识别”这一章节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我们在讲解时将图书馆的“文献传递”以及电子资源门户中的SFX服务穿插其间(见图3),让学生明白能否学好文献识别直接关系到能否很好地利用图书馆服务,获取自己需要的文献信息。这样的结合方式既让学生认识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又对图书馆的各项读者服务工作起到了引导和宣传作用,具有很好的课堂效果。

img6


图3 原文传递中的文献识别

2 教学方法的深度探索和实践

2.1 课堂互动,体现教学的个性化与协作化

课堂互动的方法包括启发式、提问式、参与式、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成果演示等多种形式。这种集教师引导与学生参与为一体的边教边学、边做的互动式教学,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活跃思维、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增进感性认识,促进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而且也使得老师更容易了解学生需要什么而对症下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促进教师积极进行知识更新,为今后的实训环节提供经验和资源。

在授课过程中我们更多地利用提问、启发、参与式的对话策略,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问的本质就是教师将要传授的学习内容转化为学生想学习的内容,具体而言,即通过提示与学生已有经验相矛盾的事实,指出学生知识的漏洞等方式来打破学生原有思维的内部平衡,迫使学生尝试重新恢复思维平衡,在此之中,思考便自然而然展开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经形成的概念,他们对某些问题的生活经验和对该问题更科学、更精确的解释之间的矛盾越激烈,新旧知识对比得越清楚,内部的联系越紧密,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越集中。

另外我们会选取社会焦点问题、国内外热门话题、生活中的常见疑难问题,以及就业形势、升学信息等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作为课堂讨论的主题,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使整个教学活动向更深层次的科学研究方向进行,这种授课模式是民主的、开放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其宗旨是为了激发、引导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2 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学习知识要比教师单纯讲授来学习知识更有效。因此以“学”为中心,以“用”为目的来开展研讨式教学,使教学情境更加生动、直观,实现教学过程的交互性,实现师生之间、人机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是提升教学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种将基础知识与检索实习相融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模式。

我们安排的课程设计就是一项教师指导下的课外实践活动。即将学生按兴趣分成各个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或本专业方向的课题为研究课题,进行分析、讨论,制订检索策略,设计检索方法,比较检索效果,最后在课堂上演示团队的研究成果,如图4、图5所示。学生通过参与课题的检索,不仅能提高其情报意识,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还锻炼了获得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及独立分析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也充分体现了专业交叉、思路融合的团队合作价值。学生们普遍认为,这项活动拓宽了视野,把握了新的方法,提高了教育、教学、科研能力(见图6)。

img7


图4 课程设计检索报告之一

img8


图5 学生演示团队研究成果

img9


图6 学生的检索心得

2.3 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有赖于课堂教学的艺术性。真挚的情感、生动的语言、感人的表情、有趣的案例分析、寓教于乐等都会给课堂教学增色不少。而我们精心设计的“首尾呼应”教学过程更是教学艺术性的充分体现。这一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佳催化剂,也是“文检课“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

首先,我们非常重视第一堂课,因为这是师生沟通心渠的开始。讲课时既要利用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抓住学生心理,吸引他们的听课注意力,又要自然而然地引出课程主要内容,使学生对该门课程产生兴趣,因此第一堂课的每一句话都要深思熟虑,匠心独具。我们会运用简练生动的导语引起学生注意,然后设计一些关于课程内容的检索课题让学生当堂操作并讨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检索课的知识性与实用性,达到自我推荐、自主营销的作用,从而影响更多的学生接受信息素质教育。

而我们设计的最后一堂课是“检索综合实践”,我们会将第一堂课中的部分检索课题重新让学生操作,从而使学生对课程前后自己信息获取能力的提高有一个充分的体会,同时也感受到这门课程的魅力。

2.4 注重教学评估,促进课程发展

目前我们的计算机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已经纳入到了武汉大学教务处的本科教学评估系统。每学期课程结束后可查看教学评教结果,如图7~图9所示为武汉大学本科教学评估系统对本课程的评估情况(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img10


图7 本科教学评估对教师的评价情况

img11


图8 本科教学评估对课程的评价情况

img12


图9 本科教学评估的开放型问题

评价结果显示学生更强调动手实践和互动环节,对教师的实例演示要求是能尽量放慢速度,同时增加趣味性学习等。我们通过参与课程评价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同时认真分析学生的反馈信息,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和过程,使得信息检索课程更具有生命力。

3 稳定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3.1 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学质量的最有力的保证

信息素质教育是信息社会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综合素质教育之一,由“文检课”发展而来的信息素质教育课程是目前国内进行信息素质教育最普遍最有效的形式。而教学质量的保证有赖于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这需要学校、图书馆、院系等各职能部门的重视与支持,要改变过去那种把教学当培训,不设专职教师,没有系统全面的教学计划,随到随讲,轮流坐庄的格局。同时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定期进行教学交流,鼓励教师建立精品课程,打造一支稳定、专业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3.2 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真正提升课堂教学品质

新技术的进步对文献检索课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网络信息的日益更新,使“文检课”教师有应接不暇的感觉。因此,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才能适应新形势下“文检课”的要求。武汉大学图书馆每年都会定期对“文检课”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和考核,每学期召开教学交流会,探讨教学内容、模式、效果等多方面的问题。教师自己也不断吸收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充实更新教学内容,并开展关于“建立教学题库”,“教学内容反馈调查”等多个课题研究,以此来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

良好的职业精神也是教师必备的综合素质之一。教师要将教书育人,严谨治学真正落到实处,以自己的激情和对课程的热爱来感染学生;待人真诚,尊重学生,不会时时端着老师的架子,而是亦师亦友,用自己良好的个人魅力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

综上所述,在信息时代,信息素质已经成为人们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良好的信息素质能使学生掌握学习经验,成为自我激励、自我指导、自我控制的优秀人才,学会利用合适的信息资源解决一生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而怎样将传统的“文检课”面向信息素质教育进行角色转换,切实提升高校“文检课”的课堂品质,将是我们很长时间内需要思考和落实的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1] 韩秀梅,张春蕾.文献(信息)检索课案例教学法初探[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6(3):76-77.

[2] 陈秀莹.参与式教学法在文献检索课中的应用尝试[J].图书馆学研究,2007(10):38-39,42.

[3] 张金娜.互动式文献检索课教学模式探讨[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0(3):69-71.

[4] 燕今伟,刘霞.信息素质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5] 周梅群,陈雪飞.网络环境下《文献检索》课程的研讨式教学方法研究[J].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09(2):55-56,6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