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表在文检课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花 芳 王 媛
(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100084)
摘 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文检课在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及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引出了令广大教师困惑的课程教学设计问题。在简要介绍了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学之后,利用布卢姆教学分类表对文检课的教学单元之一--了解文献信息源进行了教学设计。实际应用表明,利用教学分类表细化教学目标,按单元提出教学要求,既有不同层次的知识学习要求,又有不同层次的能力训练,可以有效地保证通过文检课培养大学生信息素质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文献 检索 利用 教学设计 布卢姆
1 引 言
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简称为“文检课”)是一门讲述资料收集与利用方法的课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素质作为这一时代的公民所必备的基本技能,是人们获取信息、获得知识、实现终身学习的基本要素。为此它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到全民信息计划的优先领域中。文检课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课程,在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这不仅是由于文献检索与利用能力是信息素质的核心,同时文检课也是研究和实践信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文检课将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作为课程的教学目标,这不仅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更为文检课的发展增添了活力。围绕着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这一教学目标,文检课将担负如下的任务:使学生了解文献这一基本概念,掌握文献检索与利用方法,认识这一技能对个人发展的意义;认识文献利用的本质特征是继承与创新。训练学生的科学研究技能。实现上述任务的重要意义表现在:(1)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文献检索与利用技能;(2)促进学生精神的、道德的及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发展;(3)促进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如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以及接受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能力。
然而采用何种方法进行教学设计以确保信息素质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是每位任课教师所面临的问题。所谓教学设计“是对用以促进学习的资源和步骤作出安排(Arrangement)”[1],它需要解决教学过程中的4个关键问题[2]:①学什么。对学生而言,在时间有限的课堂里,学什么是最重要的?即什么是值得学的?②如何教。怎样计划和传递教学内容才能让大多数学生产生高水平的学习?③学到什么。怎样设计评估程序才能获得有关学习效果的准确信息?④怎样确保目标、教学和评估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布卢姆教学分类表,细分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及评估方法,以实现目标、活动及评估三者的一致性。
2 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学简介[3-4]
本杰明·S·布卢姆(Benjamin S Bloom)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在借鉴生物学分类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他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按知识和认知过程两个维度加以分类。在知识维度中,知识被分为4类: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反省认知知识。其中,事实性知识指的是分散的、孤立的内容元素,如专业术语、学科中的具体事实(如事件的细节)等。概念性知识是对内容元素的归纳与抽象,是较为复杂的和有组织的知识形式,如某一学科中的抽象概念及普遍原理等。概念性知识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以下亚类:分类与类目、原理和概念、理论、模型和结构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指“知如何做”的知识,它包括技能、算法、技术、方法的知识。反省认知知识是指一般认知知识和有关自己的认知的意识和知识。具体包括学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认知任务以及何时与为何运用这些不同策略的知识;自我知识包括与学习和认知有关的个人的优缺点(如能力、目的及兴趣等)。在反映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认知维度中,认知过程由低级到高级分为6个类别: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鉴、创造。其中,识记包括再认与回忆两个亚类;理解包含的亚类有解释与举例、分类与概要、推论、比较、建模;应用包含的亚类为执行、实施;分析包含的亚类为区分、组织、归属;评价包含的亚类为核查、评判;创造的亚类为假设、计划、建构。
3 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表在文献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分类表是一个由认知维度和知识维度构成的两维表。其横向与纵向分别对应于认知过程中的6个类目和知识维度中的4个类目。每个单元格为列与行的交叉,用一个字母和一个数字来表示。它所对应的教学目标就是某一类知识的某种掌握水平。用教学分类表进行教学设计,就是将目标、教学活动及评估放置到分类表中,并用分类表相关类目表示出来。由于每一种知识的掌握水平都可以用认知维度中的6个类目加以描述,所以4种知识类型与6种掌握水平,共构成了24个目标单元。
3.1 文检课教学内容及组织思路[5]
信息素质是指查找与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它包括认识信息源,能够检索、评价和合法地利用信息的一系列能力。围绕着这一教学目标,应从“知源、知取、知用”3个方面组织教学内容。它可分解成4个相互衔接的教学单元:文献信息源、文献检索、资料利用及管理、版权常识与学术规范。根据文献在学术活动中的作用,可将文献利用的本质特征总结归纳为:继承与创新,与之对应的检索问题可归纳为三大类:相关文献检索、事实与数据检索、查馆藏获取原文。以利用文献资料做研究为课程主线,从选题环节入手,将文献中心--图书馆、信息中心--因特网、文献检索方法、资料利用方法、论文写作与发表等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全面系统地介绍文献检索与利用的方法与流程。并针对研究过程中对他人成果的利用问题,采用以案说法的形式,讲解学术规范与版权常识,强调合法地利用文献信息。
3.2 利用布卢姆教学分类表进行教学单元设计实例
下面以文检课的教学单元之一--文献信息源为例,具体说明利用教学分类表进行教学单元设计的方法。
(1)用分类表中的类目陈述教学单元目标
教学单元--了解文献信息源,占本课程总学时的1/8。该教学单元的目标由以下两个子目标构成:①子目标1--概念理解:文献、图书馆、互联网;②子目标2--运用馆藏目录、搜索引擎等检索工具从图书馆及互联网中收集各类文献信息,解决信息需求问题。
考察目标中的动词和名词短语,将它们用分类表中的类目表示出来,见表1。
子目标1为概念理解。其中的动词“理解”及名词“概念”分别是认知维度和知识维度中的类目。因此可将这个子目标置于分类表中理解和概念性知识交叉的单元格(B2)中,子目标1可表述为:希望学生理解概念性知识。
子目标2中的动词“运用”与分类表中的类目“运用”相联系。名词“检索工具”为程序性知识。因此可将这个子目标置于分类表中运用和程序性知识交叉的单元格(C3)中,此时,用分类表中的类目陈述学习目标为:运用程序性知识解决信息需求问题。
(2)设计教学活动
围绕着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解决如何帮助学生学的问题。
子目标2的陈述还涉及了动词“解决问题”。如果让学生运用程序性知识解决信息需求问题,这将包含:①确定问题的类型;②选择可能解决该类问题的检索工具;③运用检索工具查找相关信息,解决问题。此时分解教学目标所用的动词是:“确定”、“选择”和“运用”。根据认知过程的类目可知,确定某事物属于某一类目是理解的下级类目--分类的定义,选择的别名是区分,它是分析的下级类目,而使用的别名是实施,是运用的下级类目。实施既涉及概念性知识(确定问题类别或类目),又涉及程序性知识(解决问题所遵循的步骤)。故教学活动应帮助学生从事分类、区分和实施。
由于学生在分类、区分和实施中可能犯错,因此在教学中还需要强调反省认知知识。例如,使学生学会通过监控自己如何选择策略以及如何决策来了解是否“理解”。“我怎样知道这个问题属于某种类型?”“如果是这样,我怎样知道运用哪些定律?”除了能够回忆起这些策略外,还需要知道如何实施它们。
由于在实施过程常常涉及选择,所以应该向学生讲授在实施过程中对结果或解答进行评价。核实和评判都属于评价这一类目。
相关的教学活动(包括讲授加实习操作),旨在使学生在以下方面获得帮助。
①理解文献的本质特征--知识性,研究成果的记录。
②了解文献产生过程--学术交流活动。
③了解文献在研究活动中的作用。
④了解原始文献的类型及特点。
⑤了解文献中心--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
⑥了解网络信息中心--互联网的特点,了解搜索引擎的功能。
⑦了解两个中心在研究活动中的作用。
⑧会用馆藏目录查询馆藏资源:查一本书、查一类书;他馆的查找;联合目录;会从图书馆查找并获取各类原始文献(图书、期刊、学位论文、专利、标准),解决学术信息需求问题。
⑨会用Google、Baidu等从互联网上收集信息,解决一般信息需求问题。
(3)设计评估活动
设计评估活动,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设计了相关的评估活动如下。
评估活动1:根据某一具体的信息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源。
评估活动2:利用图书馆促进课程学习。选修了某教师的课程,①查询与该课程相关的资料,包括本馆的教学参考书、网上的相关课件(国家精品课、MIT的开放课程资源);②查询任课教师的教学与研究情况,如个人简历、研究方向、研究成果等。
(4)检查目标、教学活动及评估的一致性
将目标、教学活动及评估置于分类表中,以检查三者的一致性,如表1所示。
表1 将目标和教学活动置于分类表中
注:子目标1-概念理解:文献、图书馆、互联网;子目标2-运用馆藏目录、搜索引擎等检索工具从图书馆及互联网中收集各类文献信息,解决信息需求问题。相关的教学活动:活动1即对问题进行分类;活动2即选择合适的检索工具;活动3即实施恰当的程序;活动4即回忆反省认知策略;活动5即实施反省认知策略;活动6即核查所实施的程序的正确性;活动7即评判问题解决方案的正确性。
从教学分类表中看出,在单元B2、单元C3中,单元目标、与之相应的教学活动及评估活动均同时出现,表明它们三者高度一致。
4 讨论--教学分类表的作用及意义
利用教学分类表使教学目标细化,按单元提出教学要求,既有不同层次的知识学习要求,又有不同层次的能力训练,使每次课都有“目标”可求,有评价标准可依。因而它既可以用于指导教师进行单元教学活动,又可以作为检查各单元教学任务完成情况的依据。
利用教学分类表进行教学设计的意义在于:帮助教师透彻地理解教学目标,克服了教学目标的模糊性、教学行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使得教师和学生明确应掌握什么知识、学会什么技能、获得什么能力,并保证教学效果评价的客观性和有效性。所有这些都将有效地提高文检课的教学质量,有助于文检课的健康发展,最终将文检课建成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使更多的学生受益。
参考文献
[1] 加涅R.M..教学设计原理[M].皮连生,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 安德森,L.R..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布卢姆目标分类学(修订版)[M].皮连生,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 齐泮连.布卢姆的教育理论简介[J].外国教育研究,1985(3):53-57.
[4] 王汉松.布卢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评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65-71.
[5] 花芳.文献检索与利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6] 胡献忠.新版英国《国家科学教育课程标准》及其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1(3):44-49.
[7] 杜在仪,杜福鉴.布卢姆教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教育科研,1988(1):45-4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