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发展

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发展

时间:2024-10-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58年美国IBM公司沃斯顿研究中心,开始尝试将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理论应用到计算机上,设计了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教学系统,标志着计算机辅助教育的产生,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地发展。从1990年高速发展至今,计算机辅助教育无论是从应用范围,还是从应用水平上看,可以说是日新月异。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兴起,教学软件的广收并用和多元化发展,已成为我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发展的一大特点。

三、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发展

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美国心理学家普莱西就开始研究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并设计了一台能同时完成测验和计分两种功能的自动教学机器,但由于科技限制,未能走向实用。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根据自己长期的研究和实验,1954年发表了《学习的科学和教学艺术》、1958年发表了《教学机器》。将程序教学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使程序教学受到了社会的承认,从而导致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的兴起。1958年美国IBM公司沃斯顿研究中心,开始尝试将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理论应用到计算机上,设计了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教学系统,标志着计算机辅助教育的产生,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地发展。从1990年高速发展至今,计算机辅助教育无论是从应用范围,还是从应用水平上看,可以说是日新月异。

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发展自1958年在美国出现之后,经历了四个阶段,如表1-1所示。

表1-1 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发展阶段

img1

我国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属于经验、理论引进阶段,此时发表的文章几乎都是介绍国外尤其是美国和日本的先进经验,以及有关CBE和CAI概念的介绍,且重点放在硬件建设和配置利用上。

第二时期,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内一些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配置了一定数量的微机,使计算机应用于学校教育成为可能,并开始体现其对教学的巨大作用。介绍国外计算机教育应用的文章已开始注意软件的应用与开发。

第三时期,1994年以来,拥有计算机的学校日益增多,城市的中小学也相继建起了计算机房,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学微机、用微机的高潮,为CAI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契机。人们对丰富的计算机软件课件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课件”一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各个栏目的文章中。不仅重视课件的设计编制,也重视课件的评价与推广发行。

纵观我国20多年来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发展历程,大致可看到一个比较清晰的脉络。从引进国外经验,到配置硬件,再到开发合适的软件,最后到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切合中国教育发展的实际。与多元化教学形式相对应,计算机越来越适应各种学习的需要——个人学习,小组学习,课堂教学,进而通过网络实现计算机远程教育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兴起,教学软件的广收并用和多元化发展,已成为我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发展的一大特点。总之,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应用范围和应用规模越来越大,从发展初期主要用于数学和语言的辅助教学,至今已用于学校教学的各个学科;从最初主要是用于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至今已在幼儿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家庭教育中应用相当广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